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阳隆中一茅庐,草堂里论道天下!(求订阅!) (第4/6页)
” 徐庶听了这话,心情很是不错,郡守是什么概念? 一郡之太守,算是地方大员了。 这个官职,他根本不敢想,可诸葛孔明竟然能说他官至郡守,甚至更高! 比郡守更高? 那岂不是州牧了? 他这样的人,也能当州牧吗? 徐庶觉得这个有点太遥远了,就连想象都想象不来! 他们几人家世一般,虽有一腔理想,但终究是没有展现的机会。 “哈哈,孔明看人最准了,说元直兄能当郡守,那以后肯定能当郡守!!”一旁的石韬大笑着说道。 这话吹得徐庶心花怒放,他摇头笑着说:“你们也太抬爱我了。” “那我呢?”孟建笑着问苏澈。 “孔明,你觉得我能当什么官职?”石韬也跟着问道。 苏澈想也不想的说:“公威兄,广元兄,你们二人,具是才华出众,足以可以升任郡守、刺史!” “哈哈,我们也能当郡守和刺史吗?”孟建笑着说:“可惜今日州平没来,否则也让你看看,州平能当个什么官职!” “那孔明你以后呢?你以后能做什么官?”石韬看向苏澈,开口问道。 “对啊,孔明,你还没说你自己呢?”孟建笑着问道。 “孔明,他能做到什么官?”徐庶也跟着问道。 听着三人的追问,苏澈笑了笑,却没有说话。 他自有一腔抱负。 他要解民众之倒悬,拯生灵于涂炭!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让山河重现本色,使百姓安居乐业! 这等理想,自然不好直接说出来。 见苏澈笑而不言,几个好友也没有继续追问。 平日里的相处,他们都知道孔明的性格,知道他的肯定有了不得的梦想。 既然孔明不愿意说,那他们也没有继续追问,如果强行逼问出来,说一些惊世骇俗的话语,反而导致冷场了,这可就不好了! 此后又聊了一番平时读的书,苏澈听着他们说的那些书,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当初模拟张仲景的时光,那个时候,他也看过类似的书。 一时间,苏澈忍不住唏嘘感慨。 随后,几人又谈论起当今天下,这个混乱的世道…… 很快,夜深了,苏澈和这几位好友一起抵足而眠。 在这个时代,招待朋友,那必须要和他们一起睡觉,不然关系就生分了。 虽然有点挤,而且徐庶的脚还有点臭,但没办法,只能忍一忍了…… 因为第一次和这么多朋友挤着睡,苏澈左右睡不着,便皱着眉头想了想,在心中算了一算时间。 此刻他十七岁,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是27岁时出山,也就是说,十年后。 出山时,因为过于年轻,所以关羽张飞等人看不起诸葛亮。 刘备对他们说道:“孤有孔明,如鱼之得水。” 关羽等人听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诸葛亮,还没有彻底成长起来,虽然有满腹才华,可一上来就大展拳脚,那自然不可能。 在原本的历史上,得等到刘备入川后,诸葛亮镇守荆州,诸葛亮此时的治政能力初步显示出来。 此后,诸葛治蜀,更是他内治的巅峰时刻。 他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推广蜀锦,将蜀汉治理成了天府之国,还搞活了蜀汉经济,拥有了与其他两国相抗争的实力。 当时吴魏两国的丝绸锦缎都来自蜀汉,这极大的推动了蜀汉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三国最大的商业鬼才。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中引用《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备入主益州之前,答应了打下益州,府库里的财产将士们随便分。 结果打下来之后,刘备信守承诺,钱分完了,刘备又开始担心起军费不足了,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这么大个集团的日常开销。 这个时候,刘备的手下有一个鬼才,名字叫刘巴。 他给刘备出了个馊主意:钱不够,印就完事了! 他建议刘备铸造直百五铢钱,也就是一种价值为一百枚五铢钱的新货币,这样广泛收集民间的五铢钱,又可以铸造更多的直百五铢,这样一来,财政问题就解决了。 也就是说,空手套白狼! 原本价值一钱的五铢钱,稍微加工一下,多加一些铜,变得更精美了,就值一百枚五铢钱! 这的确解决了刘备的财政危急。 史书记载:“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但问题是,这一招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收割蜀地百姓的韭菜,属于竭泽而渔,根本不考虑货币贬值的问题。 这和后来朱元璋印的宝钞有些类似。 钱不够用? 印就完事了! 反正就是放水,反正就是膨胀,只要钱流通起来,那经济就会变得更好,一切就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是吗? 朱元璋这一手是从元朝这里学来的。 元朝其实是一个在金融上十分超前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以纸币为主要货币的朝代。 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元朝过来的人,他对于纸币有着特殊的偏爱,他十分喜欢印刷宝钞,爱拿这一张张凭空印出的纸去换取物资。 然而元朝发行宝钞,至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