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四三回 炮兵初战 (第2/3页)
对于建奴来说,这样的格局差不多是他们最喜欢的,明军没有将兵力全部收缩进城里,试图守住两侧地矮墙,那矮墙虽然麻烦,至少比高大的城池容易对付得多。 金州城东侧是丘陵山地,不容易机动,乌尔古岱和李永芳将突击的方向选择了建奴军的右翼,也就是西侧临海的矮墙。 看到西面矮墙的形状。李永芳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建奴兵不可能蚁附攻城,面对这波浪一样的矮墙。就需要选择攻击的重点。 作为战场上一员宿将,李永芳很快看出棱堡这种布置的好处,正面进攻,攻击棱尖地话,能够投入的兵力有限,攻击侧墙,则会遭到另一处棱上的火力。 “要是这堡垒建成了,倒真是个麻烦,”李永芳侧身对乌尔古岱说道:“就打西面那个角吧。让儿郎们先试一下?” 乌尔古岱点了点头:“行,先把前面地障碍给清掉,填平了沟渠。” 建奴在辽南的几次行动,都有李永芳参加,他的身份可以拉拢辽民,李永芳统帅的汉军同样可以作为攻城的先锋,这也是建奴攻城的老伎俩了。 至于诱敌出城,乌尔古岱和李永芳都觉得明军只两三千人,摆明了死守的模样。恐怕怎么也诱不出,乌尔古岱也不屑于去诱,直接打下来就是。 二十几辆车在右翼军前一致排开,这种大车的前方竖着五六寸厚的木板,外侧裹着生牛皮,火铳地铅弹根本无法打透。 汉军的士卒推着车缓缓向前,后面紧跟着的是弓箭手,以及推着小车的辅兵,小车上装满了泥土。用来填平沟堑。而在他们的身后,则是披甲的建奴骑兵。 明军和建奴对战。往往未战先溃,客军可能还好一点,辽东的明军几乎就没什么战斗力,抚清之战、萨尔浒之战,建奴几乎就没什么损失。 譬如曾经守着抚顺的李永芳面对建奴几乎没什么战斗力,投降了以后,倒是成为一员大将,兵还是原来那些兵,战斗力倒是强了很多,关键就在于汉军身后那些建奴骑兵,起着督战队的作用,迫得前面地汉兵不得不拼死向前。 辽沈之战以后,建奴获得了大量的补给,盔甲、兵器都比以前更加精良,何况大军所到之处,罕有匹敌,所以士气异常高昂。 建奴的汉军也是大声呼喝,不用后面的督战队逼迫,使劲推着车向前。 李彦及诸将在城楼上将建奴的动向看得很清楚,西侧棱堡那边也有指挥塔,两边用旗语作简单沟通。 西侧棱堡那边安排的是骆养性破虏营的左右哨,以及左掖火铳兵,两千出头的战兵,防守正面一里出头,矮墙总长则接近两里。 对于建奴可能的进攻,参谋部和复辽军都是做了反复推演和演练,如今也不是过按照事先地战术安排,做出布置和动作。 虽然对面建奴地阵地上又是呐喊,又是吹号,沸反盈天,棱堡这边却异常的安静,一哨地火铳兵都是坐在矮墙后面,头上是延伸出来的水泥板,像屋檐一样将下面的人牢牢护住。 复辽军曾经做过实验,即便是重箭的抛射,也无法洞穿五寸多的水泥板,水泥板伸出矮墙两尺左右,甚至容许单列的士兵在下方机动。由于藏在矮墙后面,不要说直射的箭矢无法伤到,便是抛射的箭矢,因为弧线的关系,也射不到紧贴着墙根的士兵,再有水泥板的遮挡,可以说万无一失。 西侧的棱堡一共有两处突起,两处凹陷,因为和海滩、城墙相连接,如果将那半面墙算上来,那就是三处突起和三处凹陷。 骆养性没有管临海的那面墙,那里有水师的帮助。建奴要是去了,是将自己摆到不利的局面,虽然在其它方位,建奴也不见得能讨到好处,但故意去海滩那一侧的可能性还是不大。 所以骆养性只在两面突起地矮墙后面,各放了两个旗的火铳兵。可以组成五排横队,每队五十人的射击阵列,如果是密集阵型的话,大概可以控制两百五十尺的矮墙,与两里多,四千余尺的矮墙相比,确实有所不足。 但由于棱堡地设计不同,占据了棱的顶端的火铳兵,不仅可以攻击棱的突起部正面的敌人。还可以打击侧面的敌人,控制的范围要大得多。 反过去对于进攻方来说,选择攻击棱的顶端。能够投入的兵力有限,如果攻击棱地侧墙,则可能遭到另外一面棱的火力,陷入被夹攻,甚至是三面火力的围攻。 理论上来说,沿着棱地侧墙越深入,遭受到两侧的火力密度越大,防守方自然要优先控制两个棱的顶端。 九个步兵哨也就是六千多人防守近四里的城墙,总兵力也和建奴差不多。只不过建奴主攻,可以在任何一点上集中兵力,作为被动防守方,军队的调动就没有那么方便。 西侧棱堡暂时也只能够以三个步兵哨防守两里的矮墙,具体到火铳兵也就是一个哨七百人,肯定无法覆盖全部,也只能重点防御棱的顶端,并以一个旗布置在中间,随时支援。 除了火铳兵。两个哨的长枪兵则被安排在两处凹陷的底部,各有一个旗穿上了沉重,但是防护能力很强地铁叶甲。 矮墙的内侧有一些地方向内突起,如果不注意看的话,很难发现这些用水泥板垒起来的矮房子,里面竟然安放着火炮。 两个哨的炮兵,加上金州城防炮,以后从天津陆续运来的火炮,整个金州城拥有将近一百门的火炮。其中包括了徐光启从澳门买来的红衣大炮中的一门。也被安放在金州城头。 西侧棱堡则安放了四十门各型火炮,平均一百尺也就是十丈有一门。不过大多集中在两处突起地附近,毕竟这里覆盖的范围更大。 一切都安排妥当,骆养性坐在矮墙后面不远的指挥塔上,手里端着酒碗,看着下面的建奴军乱糟糟地压了上来,很不屑地撇了撇嘴。 在看到建奴大军出动以后,矮墙后面那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