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0章 陈友死,陈友案终结,紧箍咒再生效  (第4/6页)
/br>    于谦咬死了陈友战功有问题。    皇帝的手段更犀利。    你破朕的局,朕就先调走你的人,再削掉你的兵权。    皇帝和于谦,一南一北,你来我往,看得朝臣直呼还是于谦厉害。    皇帝可是攥着十分皇权的皇帝啊,于谦尚且能和皇帝过招,其他人,只要皇威下来,都得跪地求饶了。    所以,文官在于谦对抗皇帝的问题上,出奇的一致,支持于谦。    “回禀首辅,陈友年纪甚大,又匆匆回京,身体吃不消了,已经请了太医,为他调理身体了。”    周瑄虽专长破案,也看出陈友案更倾向于政治冤案,这就不是他擅长的范畴了。    当朝首辅,咬死了陈友。    文官形成新集团,集体反对首辅。    “那就过几日再问。”    于谦看向周洪谟:“监察司可否派派人勘合功绩?是真是假?”    “如何勘合呀?监察司的兵科给事中刚到甘肃,吐鲁番就丢了,怎么查功绩呀?”    监察司就是换了个名字,还是沿用六科的作用。    科道言官,六科就是科道,言官是都察院。    现在六科改为监察司,三法司变成五法司。    “查无可查,陈友做得可真绝。”于谦嘴角翘起。    西北乱了,满速儿若聪明,会兵进哈密,夺走哈密,甘肃一年来的心血就没了。    而且,用寇深去打仗。    寇深本来在采油,采油铺路的工作主要是姚夔在负责,这也是坏姚夔的事情。    于谦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然而,内阁的官员匆匆跑进来:“出事了,陈友死了!”    什么?    阁部重臣全都站起来,包括于谦,都知道坏事了。    可以往陈友头上泼脏水,可以炮制陈友案。    但是,陈友毕竟有大功于国。    陈友还有另一层身份,讲武堂的祭酒,讲武堂大半弟子都出自他的门下。    于谦之所以选择陈友,就是因为陈友斗不倒。    陈友背后有大批武学学子为他支撑门楣,陈友倒下来一次,查清后,皇帝就会复起。    结果这些倒好,把陈友给气死了。    陈友一死,他背后的讲武堂学子,必然要为老师讨个公道,陈友案势必会查清,届时于谦如何自处?    别以为皇帝还会包庇于谦,不会的!    你名声不臭,朕不安心!    本来陈友案让于谦拨开云彩见月明,陈友一死,弄巧成拙,天黑了。    “是死了?还是快死了?”于谦急声问。    “已经死了!”    完了!    于谦立刻开始想补救措施,他不能和皇帝闹了,必须和皇帝修好,这个时候能保住他的,只有皇帝。    可皇帝要什么呢?    要他的命?    绝不是,皇帝有野心,也有信心降服他,没有杀他的必要。    要收回爵位吗?也不是,当初皇帝强赐他爵位,就是让他做勋爵之首。    不要命,不收回爵位的话,就是要拿回他的文官权力呀!    这首辅之位,才是于谦最后的荣耀。    他心里是文官呀,从里到外都是个文官。    一直不肯去当一个武将,也不甘心让自己的儿孙去当武将,这是他于谦的荣耀。    可是,事到临头,他必须放弃文官的权力。    姚夔、耿九畴等人为何盯着他不放,就是这首辅之位,让文官觉得膈应人,你一个国公,当个首辅,什么玩意儿!    所以他于谦必须离开内阁,去当他的邢国公去。    这何尝不是皇帝的心思呢?    皇帝能说服文官,和皇帝站在一条战线上,归根结底,就是于谦占着首辅的位置。    “先将陈友送回家中,妥善安葬,大理寺继续追查。”于谦撑着口气道。    耿九畴看向于谦,眼中折射出意味深长之色。    他和王复对视一眼,互相看到了喜悦之色。    姚夔竟松了口气,陈友死得恰到好处,若死在路上,都不会有这个效果。    这个局,妙呀。    阁部重臣散去,周瑄和李实一前一后走出内阁。    “左都御史……”周瑄目光锐利。    李实脚步微停,提起煤油灯,照亮周瑄的脸颊:“周寺卿,何事呀?”    “陈友身体健壮,虽舟车劳顿,但不会忽然猝死。”    说到这里,周瑄停止不言,低声问:“左都御史,此事还能查吗?”    “周寺卿此言何意呀?首辅大人不是说了嘛,该查。”    李实脸上带着笑。    可这笑容,让周瑄不寒而栗。    陈友没有死的征兆!    却突然死了!    他的死,给各方带来巨大的好处,不得不让人怀疑,陈友的真实死因!    “周寺卿,你是聪明人,用心想一想。”李实提着煤油灯,上了轿子。    周瑄僵立原地。    陈友案,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包括皇帝。    而,破局之法,就是陈友枉死!    陈友死了,沙州侯的爵位就保住了。    于谦所做的一切,都徒劳无功,一切回到了原点。    甚至,能拿走于谦的文臣位置,将他彻底打入武将的行列,不许再涉及文臣之事,给文官让道,让皇帝安心,皆大欢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