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人间谪仙人!真理永远只在射程之内!(求订阅!) (第4/5页)
苏澈再次挥舞着剑舞,宝剑锋锐,几乎要择人而噬一般,他继续说着: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诗一出,原本准备叫好的张说,此刻硬生生将那个“好”字吞咽下去,他有些害怕这一剑真将自己给切了,所以一时间并没有声张。 然而他确实是想多了,苏澈并没有大开杀戒,此刻拿着酒壶,豪饮几口,念完了这首诗的后半段。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HD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随着苏澈将这一首诗念完,整个宴楼内,所有人都是哑口无言,一个个都被惊到了。 谁也没想到,这年轻得志的少年,随口而出的一首诗,竟能给人如此震撼! 这首诗简直太狂了,句句狂放,杀气逼人,却狂得人心服口服,这首诗有这个资格! 写得太好了! 朝廷诸公,无不是见多识广之辈,虽然他们多是世家门阀,可他们能站到这个位置,可并不是就是酒囊饭袋。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独特的一首诗! 一时间大为惊讶! 此前苏澈那两篇文章,无论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还是《国富论》,在文字上都是一大缺陷,直白到一点华丽辞藻都没有,风格非常明显。 以至于让人下意识觉得,这人的文字功底非常一般。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苏澈舞着剑,脱口而出的一首诗,便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这首诗词的独特程度,这前所未有的狂放,哪里是人间之人能写出来的? 舞姬和侍女们看着眼前这随手收起剑,继续大口喝酒的青年,眼神都痴了。 人群中,礼部侍郎贺知章,同样是才高八斗之人,他是武则天证圣元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宰相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便奏请贺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
此刻听到这一首诗后,他站起身,有些激动的问:“如此诗词,真不是凡间之人能作,你是那天上被贬谪到凡间的神仙吗?” 这话一出,惊醒了众人,所有人听着这话,不由得面面相觑。 此前的《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和《国富论》见解之高深,非同常人能做到,此刻这首豪气万丈之诗,更不是常人能写出的。 这苏澈莫不是真是那天上的神仙?被贬谪到凡间的仙人,这不正是谪仙人? 张说听着这话,喃喃说着:“好一个谪仙人!” “你真是谪仙人?”宋璟呆呆的问着,他此刻已经完全相信了这个说法。 只因这世间,是真有神仙的,七大仙山矗立在山外之山,仙人大帝们高高在上,注视着人间一切,他们很少插手人世间的一切,可他们的确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这李太白如此年轻,能写出《宁与友邦,不予家奴》和《国富论》这样的文章,又能创作如此豪气万丈的诗,不是谪仙人又能是什么? “谪仙人?”苏澈听着这话,顿时一愣,随后放声大笑,放浪不羁的说:“在下,青莲居士谪仙人!” 这话一出,诸公面面相觑,一个个都有些傻眼,这是承认了? 贺知章开口问着:“敢问谪仙人,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侠客行。”苏澈笑着说道,这首诗就是李太白所作,所以他抄得毫无心理负担,自己抄自己,这能算抄吗? “侠客行……”贺知章喃喃说着,忍不住感慨道:“好一个侠客行!” “能写出侠客行这样的诗,那些胆敢不愿意配合开海经商之人,恐怕要倒霉了……”宋璟听着这话,忍不住轻声说着。 当这宴会结束后,关于李太白的《侠客行》,一时间疯传到了整个长安都城,这首诗豪气万丈,只要读过了这首诗的人,都会狠狠的震撼到,印象深刻到了极点。 这首诗和其他诗,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很快,这首诗不仅在长安疯传,甚至传到了整个天下。 随之疯传的,还有李太白的另一个外号——人间谪仙人! 传说他不是凡人…… 而是从天上被贬谪到凡间的仙人。 这个称号十分贴切,也是十分合理的解释。 很快,即便是玄宗,都听说了这个名字,看到了那首豪气万丈的侠客行。 即便是李隆基也不得不承认:“这首诗,还真是了不得,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诗,原来诗还能这样写!” …… “您真的是谪仙人吗?”太子李瑛好奇的看着苏澈。 苏澈认真看着手中的计划书,头也不抬的说:“你可以当我是。” “好吧。”李瑛点了点头:“我这计划书完成得如何?” “还算不错。”苏澈给了一个相当公允的评价:“计划写好,接下来就是执行了。” “朝廷要开海经商,肯定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你让人准备好,准备大开杀戒吧。”苏澈随口说道。 “这开海经商,是朝廷诸公的联合决定,怎么可能会有人敢不配合?”李瑛听着这话,有些惊讶的说着。 “你要明白一个道理,财帛动人心,如果利益足够,商人们甚至会贩卖绞杀自己的绳子……”苏澈淡淡说着。 “只要利益足够,商人们甚至会贩卖绞杀自己的绳子……”这话直接震撼了李瑛,他喃喃说着:“这世间有如此疯狂之人?” 随后,李瑛忐忑的将这计划书,以及苏澈的话,转达给了玄宗。 玄宗看着这些计划,听着李瑛的话,不可置否的说:“他说得不错,你是该准备好。” “孩儿明白了。”李瑛低下了头。 果不其然,随着朝廷开海经商,很快就有国内的一些富商,联合一些外邦之人,甚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