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文章泣鬼神,天地人皆惊!所谓盛世!!(求订阅!) (第3/6页)
这个时期的李白,二十三四岁,满腹才华,一腔热血,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才华,引起其他人的关注,从而得到赏识,走上仕途。 原本历史上的李白,选择了出蜀游历,足迹遍布各地,一边游山玩水增长见识,一边拜见当地的名流,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赏识,遇到属于自己的伯乐。 在这期间,李白写下了无数诗词歌赋,很多名篇出自这个时期。 在扬州时,为了结交好友,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散金三十万,可谓挥金如土。 苏澈看着出蜀游历和亲自干涉这两个选项,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选择了—— 亲自干涉。 念头一出,眼前一黑,等到苏澈再次睁开双眼,他已是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只不过这一次,他要用自己的方法,尝试着走进仕途,走上官场。 此刻的苏澈,正在自己书房之中,手里捧着一侧道卷,另外一只手,则拿着酒壶。 苏澈放下了道卷,喝了一口酒壶之中的酒。 酒香浓郁,并没有辛辣味,而是一股子酸味,还掺杂一丝丝的甜味,味道香甜醇美,十分好喝。 这也是白酒。 不过这个时期的白酒,并不是蒸馏酒,而是指米酒,因为颜色是白色,所以叫白酒。 蒸馏的白酒,要等到很久之后才会出现了。 苏澈又感受了一下身体内的道法、灵力,以及一股特别的剑气,他瞬间确定了一点,这个世界,拥有超凡的力量,并非是普通的历史世界。 不过这股力量的层次,虽然不低,但威力并不算特别夸张,并不属于传说中的仙侠。 明白了前因后果之后,苏澈摊开一张宣纸,慢慢的研起了墨,时不时喝上一口小酒,这米酒度数并不算太低,其中的甜味容易掩盖酒味,喝着喝着一不小心就喝多了,直接就喝上头了。 不过,这身体的酒量很好,自然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很快,墨研好了,苏澈拿起笔,开始洋洋洒洒的写了起来。 苏澈并不准备写诗词歌赋,他这方面的文采,在李白的面前,简直比班门弄斧还要可笑! 苏澈要写的内容是有关于政治方面的文章。 论文采,苏澈拍马比不上李白。 但要说对政治的了解,李白就不行了。 前半生,李白可以说是郁郁不得志,没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但当玄宗给了李白这个机会,通过征兆,使其成为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这个职位是个御用文人,出头的机会可谓大把,但凡有些政治才能,就像是放入口袋的锥子,很容易就崭露头角。 可李白却认为自己没得到重视,从而郁郁寡欢。 此外,安史之乱后,玄宗分封诸子,以永王李璘坐镇广陵,这引起肃宗不悦。 李璘野心膨胀有割据之意,肃宗调兵遣将,形势紧张,有识之士都纷纷避而远之。 结果李白却兴高采烈地入李璘幕府,豪情满怀,以澄清玉宇为己任,发而为诗,有《永王东巡歌》等。 等到兵败之后,自然而然便让李白成为了阶下囚。 可见李白政治意识之幼稚,这和同时的高适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若是李白真有治世能臣的才能,他为李璘出谋划策,让他夺得天下,未尝也不能一展雄图。 机会有很多,可李白一个也没把握住。 这就说明了一件事情——在当官这条路上,李白是纯粹的人菜,瘾还大!! 此刻。 苏澈喝着酒,脑海中的思绪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他要写一篇,惊世骇俗的文章,引起天下震动,让全天下的目光聚焦于他! 不怕不大胆,就怕不够大胆! 这一念头坚定下来后。 苏澈直接落笔。 只见书上,赫然写着这样八个大字。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苏澈冷笑一声,大笔一挥,洋洋洒洒的写着。 苏澈所写的这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为什么隋朝的统治者,宁愿送给友邦黄金万两,无数奢侈之物,却不愿意善待自己的子民呢? 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因为平民没有统战价值吗? 大业六年。 隋炀帝为了彰显华夏之威仪,举办了万国大会。 史书记载。 “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 四方诸国使者,都来到了长安做客,感受一下大隋的繁荣和富强! 为了让这些“蛮夷”知道中华上国有多么厉害,隋炀帝下令,让人在长安街头上的每一颗大树上,都绑上了丝绸,同时还让长安所有的饭馆,酒店,旅店,统统不准收这些外邦使者的钱! 如果这些外邦使者不好意思,非要给的话。 那老板就必须说:“我大隋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钱根本花不完,所以吃饭不用花钱也无所谓!我们开心就好!” 这打肿了脸充胖子的行为,让这些外邦人十分困惑与不解。 这些外邦使者并不是傻子,能代表一国来到长安朝拜,又岂会是傻子呢? 这些外邦使者好奇的询问:“我看到贵国很多人光着身子,连衣服都买不起,为什么却要将那些丝绸挂在树上呢?而不是送给他们做衣服呢?” “还有城外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