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月3号:《为什么还是为了什么》 (第1/3页)
行为之所以出现一定是受到了强化或者刺激。 不只是行为,心理也是,情绪也是,习惯也是,思想也是。 由于被各种原因强化所导致的这一切的发生。 所以,心理咨询一定要看透事件背后的逻辑: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然,看破不说破。 ……哎,每次听教授老师们在讲台上讲述各种各样的匿名案例的时候,真的不忍心…… 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又不是每个人的自我都可以一分为三,能从初二坚持到大二还乐在其中的。 不过老师有句话说得对,生活有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带脑子的,不然太累了。 谈话(任何情境下)最基本的礼貌:提问题的时候语气要温和,要有回旋的余地。 ········ 【1】 心理咨询的跨领域共识:要贴着来访者,以来访者为中心,服务来访者为第一要义。 需要:不平衡状态的平衡趋势。 人的共性之一: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送礼,给到你能给的,给到别人能接受的。 鼓励来访者了解自己,帮助来访者做出新的改变。 开会的本质是什么?难道大人物们就喜欢天天开会? 治疗师进入来访者主观世界的能力: ·“站在来访者的立场看问题和倾听问题。” ·治疗师要以非常仔细的、尊重的、非批判的方式倾听。 ·相信来访者有改变的能力,同时相信自己的治疗过程和效果。 治疗师要对来访者的兴趣、成功之处进行分析,并邀请来访者与他一同分析发生了哪些变化。 有时候来访者的身份水平是千差万别的,咨询师一定要时刻记得自己只是咨询师。 “字里行间”,“betweenthelines”,要从来访者的视角听到心底下没说出来的话语。 从童年以来到现在的一切……而不只是一个片段的黑暗过往。 阶段二: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心理动力——揭示构成并反映儿童生活方式的信念、目标和行为。 ·治疗师要了解来访者的生活方式。 ·根据主要的生活任务确定这种生活方式是如何影响来访者发挥功能的。 ·整合来访者的外显和内隐的信息,并揭开使来访者产生问题的内在逻辑。 ·家庭排序:一个最有效的评价策略是对家庭生活的普通一天进行评价。这种技术具有生态效度,能够如实的反应家庭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以及目前行为的影响。早期回忆 综合评价(关于个体神话的内容)。 (自己在社会上给别人做心理咨询也无可厚非,用什么手段也无可厚非,但必须要以来访者的扶持为第一要义。) (当心理咨询不讲究伦理限制的时候,它所造下的孽可要比医疗事故严重得多。) (我们掌控着最可怕的认知信息工具,一旦被滥用……好吧也不太可能被滥用。) 阶段三:鼓励来访者进行自我理解和领悟(通过解释产生领悟) 领悟是对所发生事情的理解,这种理解能够转化为积极的行为。表现在: ·来访者对自身行为和错误认识所要达到的目的的理解; ·来访者对自身行为和错误认识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 ·领悟反映了来访者进行治疗的愿望而不是生活的愿望。 促进领悟的方法是解释。 解释关注目的,关注来访者现在的状态以及如何成为现在这种状态。 并探讨与特定目的以及来访者行为方式相联系的后果。 阶段四:重新定向与再教育。 ·治疗师与来访者一起努力用新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来替代原有的思维、感受和行为。 ·重新对治疗师与来访者已经达成的治疗目的进行分析,要改变来访者对生活和他人的看法。 ·治疗师帮着来访者将认识转化为行动,这才是关键。 具体、简单、可行、易成,自我效能感目标的确立原则。 阿德勒疗法在短期有时限的疗法中是最有效的,具备高度适应性和整合性。 也是最早提出家庭系统疗法的理论流派。 (下课!) ········ 【2】 实验心理学永远是B事最多的专业必修课内容,没有之一。 1、视角与网膜映像 ·对象与眼睛所形成的张角,叫做视角。视角的大小决定映像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大小。 ·视角实际上是视界锥的剖面中上下界的夹角大小。 视角弧度=客体长度/眼物距离。 2、视敏度测定与特征(眼睛度数) 3、影响视敏度的因素 1)不同亮度会影响视敏度 2)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对比度会影响视敏度 3)视网膜的不同部位视敏度不同 4)闪光盲 5)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对目标物的视敏度。 三、颜色的基本特征 ·颜色分为两大类:非彩色(明度)和彩色 ·亮度 色调 饱和度 ·色调是物体反射波长什么占优势 ·饱和度是色调的表现程度 2、颜色混合和混合定律(红绿蓝三原光加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