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6.怀念时光⑶ (第2/2页)
。”郝秋岩:“确实是约等于,而且是循环小数。当然了,米棣是不和我们往一起凑,他怕影响形象。” 米棣说:“你们那是瞎起哄,都读博士了,还同低年级学生一样。”阿什莉咯咯直笑:“想不到你们还有这些故事,真的不知道,那段时光真的值得怀念。”郝秋岩:“是呀,享受读博的美好时光,我们就像是个小家庭,一起聚餐,一起出游。为了改善生活,找各种借口组织大家出去吃饭;餐厅的营业时间是固定的,即使不饿,但为了在吃饭的路上胡扯、闲聊,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一起出发。”米棣:“但是生活的乐趣就在于大家坐在一起,聊聊科研,聊聊观测发现,聊聊笑话,其实这也是减压的一种方式。” 阿什莉感叹着:“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们都七十多岁了”,但她的眼睛里还有几分的欣喜。郝秋岩说:“是呀,人生如逆旅,我们是行人。”阿什莉望着码头大声说:“你们快看,返回游轮的时间到了,游客们在码头前排队。实际上,码头不是很大,这里水深过浅,大型游轮靠不了岸,只能靠着自带的十几艘小艇往返摆渡。”他们沿着海岸继续往前走,米棣用手指着说:“前面那个别墅,就是阿什莉的家。” 来到别墅前,阿什莉说:“在外面等一下,我去征求下意见。”走进屋,同夫妇打下招呼,再将郁金香简单处理下插在装水的圆柱形花瓶里放在窗台上,转身出来。交代完注意的细节,随她走进别墅来到一个房间,里面有床、椅子、家具等设施。这些年里,夫妇俩接触的陆地人较少,似乎还有些不习惯。阿什莉用手语告诉他们,这俩人是她很熟悉的人;然后拿出相册,指给他俩看,这个是他,这个是他。莫迪丽看过后,脸上露出微笑,阿亚迪拉也在笑,指着相册做着手语动作,阿什莉解释说:“那时,你们都很年轻。” 郝秋岩:“很怀念上学的时光,尤其是读博的那几年。”米棣:“其实,我们喜欢上学,不喜欢上课。”郝秋岩:“你说的是实情,上学的记忆总比上课的记忆多;没办法,只有把脑袋削成尖儿往里钻。低年级还好说,还有时间打打闹闹,读博期间的生活就更单调了,几乎每天走着同一样的路。时光一去不复返,往事只能回味。如今,我们都老了。” 阿亚迪拉指着米棣:“他比你俩年轻。”这其中的缘由也许他们知道,或者理解不了,不必细说;米棣礼貌地朝他笑笑,不用分辨什么。不要说几个世界的生命物种,就是在同一世界,也会有很多歧义。这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价值观、微观的尺度,以及各种各样的现实利害关系,总之,把这些掺杂在一起,太过于复杂。 郝秋岩说:“是的,他比我们年轻。”通过交流,夫妻俩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当然避免不了有令他们高兴的,也有伤悲的。米棣询问:“太空建设就要展开了,加上月球及火星上的星际通讯中继站的建设,很快都能结束。预计在2055年,嘉年华星人,也就是你们的母星球的人,就要离开地球,返回家乡,不知你们夫妻俩有什么意见,一起走吗?” 夫妇商量一下,莫迪丽说:“我们知道回到母星球是很好的事情,可是,我们出生在地球,生长在地球,很幸运,对这个星球有很深的感情。”她又指着阿什莉说:“是她把我们带上岸,结束了流浪的海洋生活。我们很感激她,也感激陆地人类,如果陆地人能够接受我们,愿意留下来。”郝秋岩握住阿亚迪拉的手说:“欢迎你们夫妻留下来,地球就是你们的家。” 米棣说:“我会同你们原星球的特使休伊达进行沟通,把你们的意见转述给她。你们在地球的海底人在这次地球保卫战中,幸存下来的能有8000多人,现在安置在太平洋赤道附近的一些岛屿上。我回【蓝光基地】后,同拉贝加雷技术总监研究运送方案,应该还有事情需要你们夫妇去做,到时候来接你们。” 郝秋岩回头问阿什莉:“你一天就这样陪着他们吗?”阿什莉回答说:“是的,我常呆在小镇上,如果有事情,最多不超过三天就得回来。”郝秋岩:“我知道你对他们夫妇的感情,现在有个机会,出去走走,见见老朋友,不知道你是否愿意?”阿什莉:“什么样的机会啊?” 郝秋岩:“去见见傅玉殊,我妻子江雪红和嘉年华星前女王休伊达,她们三人现在在一起。”阿什莉:“确实是个好机会,可我走了,这里怎么办?”郝秋岩:“你可以放心,我让我的秘书过来,需要怎么做,你交代她就可以了。”阿什莉:“好。”郝秋岩:“我和米棣回纽约就办这件事,你和米棣一起去南京。现在,我和米棣一天都很忙,我在纽约蹲守,他全世界跑。” 这里的夜晚很宁静,天空被夜幕笼罩,三人站在巴尔岛上,看到巴尔港这座小城镇点点灯火。顺着海湾望,海的方向黑的深邃,灯塔发出白色的光芒刺破黑暗。莫迪丽一家很兴奋,她们在港湾里游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