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一世辉煌_第44章 出手国际互联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出手国际互联网 (第1/3页)

    周洪宇很受感慨,他觉得马特已经成熟了,有他当年的一半的风范了。

    他也听闻过这件事,但没有那么详细,现在听完马特的诉说,发现他办事有条有理了。

    最关键的就是心态已经有了变化,这是好事。

    做这样的生意,就是不能唯唯诺诺,要干脆利落,心狠手辣。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古人诚不欺我也。

    这是一个弱rou强食的世界,特别是面对官场的那帮人,必须要时刻警醒。

    真正的人脉是利益关系的相互吸引,而不是跪舔。

    但如果你是个穷逼为了目的而跪舔,其结果不是被抛弃就是被耻笑,社会实证无一例外!

    只要马特没有坚持住自己的原则,稍微退后一步,那帮人就会得寸进尺,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贪婪是无止境的。

    他认为可以给马特委拟新的任务了,现在的时机成熟了。

    1996年3月1日,周洪宇来到这个世界刚好半年。

    现在他创造的产业,如果一切都按照正常的方向发展的话,20年后的他妥妥就是名面上的世界首富。

    3月16日。

    陈松这天过来汇报这半年所有产业的发展情况。

    在美国,阳光风投公司和天使创业公司上个月取得了重大战果。

    雅虎公司在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当中,阳光风投和天使创业分别以1580万美元和820万美元,分别拿下了15.8%和8.2%的雅虎的原始股份。

    雅虎公司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也是当时市值最高的公司。

    创立仅1年多后,即1996年4月12日,雅虎就登陆纳斯达克。

    上市当天股价上涨了154%,市值达到8亿美元。

    2000年1月3日,雅虎的市值一度达到1280亿美元。

    当年的雅虎,到底有多牛

    它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它开创了互联网免费模式,即内容免费,广告收费。

    1996~2006年,它一直霸居全球互联网排名第一的宝座。

    2006年全球互联网公司前20名中,它独霸3席,雅虎、雅虎RB和雅虎中国分别位列第1、第7和第14。

    美国的Google、Facebook,中国的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网无一不是它的追随者和模仿者。

    当年的雅虎“帝国”,几近无敌,甚至可以说,等同于整个互联网。

    难怪一些专家不无夸张地说:“Internet有朝一日将改变整个世界,但若没有YAHOO!,恐怕连门还摸不着呢。

    一颗巨星,就此陨落;一个时代,正式终结。

    对“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00后来说,雅虎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但在70后、80后心中,雅虎才是真正的互联网“老司机”,只是,好久没有发车了。

    从互联网的拓荒者,到现在的拾荒者。

    从本可以收购Google、Facebook,到被Verizon收购。

    从1000亿美元的市值,到48亿美元卖身。

    原本可以成为Google、Facebook的“爸爸”,或者微软的“儿子”,最后却像“孙子”一样被贱卖,沦为互联网浪潮的“弃子”。

    这就是互联网领航者的悲剧。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互联网的竞争是多么的残酷,无情。

    周洪宇现在拥有24%的原始股,上市后就算被稀释20%后,依然还有20%的股份。

    如果在最巅峰时期卖掉,那至少也有250多亿美元。

    周洪宇已经指示,雅虎在下个月上市后,古问天一定要在二级市场不断增持雅虎的股票。

    他现在打算长期持有,直到2000年后再考虑转卖或者换股。

    与雅虎同年上线的亚马逊公司,也是明年准备上市。

    但是他们现在日子比起雅虎来,那是凄惨的多。

    根据陈松的介绍,亚马逊从去年八月份正式介入到网上销售书籍开始,就不断的扩大亏损额度。

    基本每卖上一本书都要亏上,一至两美元。

    现在公司内部的股东,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对贝佐斯很不满,其中有部分人准备出售股份。

    这一个多月里,周洪宇旗下的四家风投公司,趁着他们公司的混乱,又在各类财经报纸媒体上写软文,唱衰亚马逊公司,使其公司公司股东愈加悲观,感觉前景黯淡。

    现在这四家风投公司已经拿下了亚马逊公司那些股东21.8%的股份。

    如果亚马逊公司下次再融资超过30%的股份,周洪宇很有把握拿下亚马逊公司的控股权。

    亚马逊公司在后世可是超过17000亿美元的公司,如果拿到控股权,那至少有8000多亿美元的股份掌握在周洪宇手中。

    想一想这么庞大的资金,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周洪宇都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激动和兴奋。

    这四家风投公司在美国不仅仅投资了多家互联网公司,对那些刚刚创业的高科技的计算机硬件公司,生命研究和医药科技公司都进行了风险投资。

    大多数是在5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之间,虽说数额不大,但是经不起量多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