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章 朝庭制霸江湖22 (第2/2页)
分析评论者自身,的确会有个立场。 据说,应该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去评价。实际上,臣妾们都做不到。 人都是有感情、有倾向的。 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些感情、倾向,又是可以调整的。 譬如:往好的方向去分析。 你能够想到的所有的好,只要在作品里面找得到相关的根据,都可以分析出来。 以这样的立场,去分析诗仙的作品、诗圣的作品、及其他作者的作品。 然后就会发现,诗仙的作品,真是好。各种美好的想法,在诗仙的作品里,都能够找到出处。 而其他作者的作品,就不行了。使劲往好的方向分析,奈何作品不给力。 如此,并不是“越往妙处想,它就越妙”。分析出“妙”,其基础在于作品中有“妙”。 差一点的作品,无论怎么“往妙处想”,都分析不出“妙”。 这部分说明,仅限于纯粹的文学。即分析过程中,只会说“这一部分的第三层意境”,而不会说“堪比一级作家”。 —— 公冶方仪说:“还有一场硬仗,你要做好准备。” 涂山忙问:“前辈估计是什么样的场景?” “应该还是做诗,”公冶方仪说,“不过,这一回,先收后放的那种写法,就不行了。你得先放后收方可。” 更多的情况,公冶方仪没说,涂山也没问。 还没发生的事情,公冶方仪能够说到这个忖度,已经不错了。 涂山就思考了一下先收后放与先放后收。 先收后放,即前面公冶方仪说过的握拳蓄力,挥拳打击。前两句精雕细刻,后两句白话平易。 那么,先放后收的情况,肯定正好相反。 只不过,这种相反结构的诗,还真少。 涂山想了很久,回忆出一首: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稍一品读,涂山便发觉,其实这诗也不怎么样,它妙就妙在结构顺序,前面腐朽,后来过得去。加起来,就成了化腐朽为神奇。 紧接着,涂山又想起了一首: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这首诗的本身,比上首诗要强许多。但阅读之后的感觉,却没有上首诗妙。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前面的腐朽没有上首诗多。 想通了这些,涂山感觉自己有点自信了。 别的不行,弄点腐朽,还不行么? —— 黄泰国,不管规模如何,他都是一个国家。 乾元太子,就只是一个皇子,一个享有继续资格的皇子。 乾元太子的上面,有皇帝。与他同级的,还有其他皇子。 —— 皇帝跟皇子,事实上是不碰面的。 小的时候,时不时的还见一下,享享天伦之乐。那个时候,皇子就是皇帝的儿子。 后来,平时见不到了。偶尔见到的时候,那些皇子的临时表现,都是许多老师的杰作。皇帝见到的,并不是儿子,而是杰作。 时间越往后推,那些皇子就越是陌生。哪里是儿子,都是些篡权者! 所以,皇帝对皇子的感观,通常不会有多好。 —— 谁做皇帝,与朝庭的官吏,本来是不相关的。但实际上呢? 你在公司做事,被上级呵斥过没有?有的话,你是否希望换一个上级? 虽然新来的上级,不一定比原来的上级更好,但万一呢? 朝庭的官吏,跟公司的打工仔,在这个问题上,感受其实是差不多的。 —— 皇帝的儿子,一般不止一个。儿子多了,谁继位,就成了问题。 人的感观,是受周围人影响着的,尤其是见不到皇子的皇帝。 皇帝经常见到哪些人呢?经过观察研究,有一二三。于是乎,皇子们就去联络。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说点好话。 那些一二三,面对这样的联络,完全拒绝,似乎不好;真心同意,当然也不是。 那些一二三当中的一些人,相互联络通气;另一些人,谁都不说,自己单独思考观察,看看哪个皇子更好。 时间一长,那些一二三大臣们,就分了群。有些喜欢花朵,有些喜欢食物,有些喜欢六皇子。 —— 涂山,或者说杭修竹,与黄泰国继位的那些事,完全无关。 不仅他,包括整个巡回队伍,都无关。 只不过,乾元太子一迎接,关系就有了。 为啥呢? 乾元太子为什么来? 他真的敬仰海雨伯吗?当然不是。 乾元太子此来,是为了借用海雨伯在黄泰的声望,为自己刷路人粉。 怎么就只有他一个皇子前来呢? 是因为乾元的赌性较强。 杭修竹,或者说涂山,刚开始的时候,主要表现的,就是身体弱,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文才。 其实涂山表现了的,只不过,被三院弟子们的文才淹没了。 那个时候,涂山跟海雨伯一点扯不上关系。 扯不上关系的时候,乾元太子就来了,不能不说,太子高瞻远瞩。 随后若干天里,涂山没有表现。 在乾元太子的眼里,没有表现,就是不急于表现,那就是风骨。 好嘛,终于等到一首诗。 品读分析,很不错,并不输于海雨伯。 本来赶不上海雨伯,但人,总是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这样一来,海雨伯的“后人、传人”身份,涂山就坐实了。 其他皇子能坐视么? —— 其他皇子的斗争目标,是乾元太子。 因为乾元太子拉涂山为大旗,所以其他皇子的目标,就有可能转向涂山。 不过,由于海雨伯在黄泰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其他皇子也不敢乱来。 刺杀、下毒、设伏什么的,不能。设下极其困难的题目,刁难一下涂山,能。 —— 就在巡回队伍进入京城的这天,好几个皇子,再加上几个公子(二代,其老子的代言人),在城门口,摆下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摆下仪式,其意义,就是要掌握主动权。让巡回队伍,只能按照大家商量好的方案去走。 方案自然是很复杂的。 但复杂的问题,也可以简单地说。 归根结底,也就是他们设下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题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