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快穿逆袭_第68章 朝庭制霸江湖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8章 朝庭制霸江湖22 (第1/2页)

    众人期待的、涂山的诗,终于出来了一首。

    这里所说的众人,主要有两起:黄泰国乾元太子等人,和巡回队伍中的三院弟子。

    黄泰国吃瓜群众,立场紧跟乾元太子;巡回队伍吃瓜群众,立场基本上与三院弟子一致。

    所以本质上,那首诗激起的反响,就只是这两起人的读后感。

    ——

    “落日照长川,浮云盖柳烟。当时轻雨在,曾润十三田。好诗啊好诗,真是好诗。”

    “呃,殿下可知,这诗究竟好在何处?”

    “每处都好,全部都好,增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恰到好处,真是妙极了。”

    “殿下,是这样,修竹小主(因为海雨伯,所以称小主)这首诗,传播的速度肯定比我们快。待殿下回京之时,陛下应该早就知道了。那个时候,陛下若是问起……”

    “嗯,那你来说说,这首诗到底好在何处。”

    “成益遵命,”太子乾元的随身幕僚成益说,“这首诗,上片说的是裂谷的景色,下片说的乃是我国民生的盛况,那就是说,修竹小主,从裂谷欣欣向荣的景色,看到了我们的民生,修竹小主乃通过此诗,祝福我国民生喜乐、歌舞升平。”

    “哦?”乾元道,“那,此诗有没有歌颂父王?”

    “有啊,当然有啊!”成益说,“殿下可以这样去想,您就把裕赛乌奎合当作一个大孩子。诗的上片,赞叹景色优美,相当于赞叹这孩子长得可真壮实!诗的下片回忆我们曾经的盛况……”

    “关键是生得好!”乾元兴奋了,“这孩子如此壮实,关键是生得好!谁生的,还不是父王嘛!”

    “殿下真知灼见,小的佩服之至,”成益说,“其实,不光是生得好,还有养得好。”

    “对对对,还有养得好!”

    ——

    另一个地方,虹安学院章建德说:“杭修竹这首诗,似乎的确不错,但其中埋藏隐讳,有些说不清楚。”

    丞旭学院孟丽闲说:“我已经说过了,十三田,就是黄泰元武年间的变法,那之后,黄泰才国富民强,实力大涨!哪里还有什么隐讳?”

    天岩派钟翔宇说:“孟兄别急,依在下思来,章兄的意思,恐怕指的是裕赛乌奎合的战争。”

    “战争?”孟丽闲惊了一下,“莫非又是那种,不提,却又提了?”

    “那是自然,”钟翔宇说,“这首诗,没有一处提及战争,但却处处与战争有关。你们想想,那裕赛乌奎合之所以出名,不就是因为战争嘛。”

    “在下明白了!”章建德说,“该诗的上片,说景色不错,其实是一种设问。问的是,战争能够带来如此壮丽的景色吗?下片则是回答,不能。并且还借用了十三田的变法,给出了回答:只有着眼于民,着手于政,才能真正谛就千秋不朽之大业!”

    “妙哉!”钟翔宇拍手赞道,“适才学生就有这种感觉,只是还不十分明晰。听章兄这番高论,学生这才顿开茅塞。章兄,请受学生一礼!”说完,便作了一揖。

    孟丽闲捂脸:“噫,你们两个,恶不恶心?还居然自称学生了!怎么不到那杭修竹面前去自称学生?”

    章建德道:“我们是五方三院的,杭修竹是杭家的,这内外之别,孟兄切不可混淆。”

    ——

    那么,这首诗,真的有那么好?老实说,就连作者涂山心里也没底。

    涂山是现代灵魂,虽然冠了“高中学霸”光环,但却不会做诗。

    或许有人会说,高中学霸,能解很难的方程,岂能不会做诗?

    不是这样比较的。

    古人,说话是古文,思维也是古文,因此,古人作诗,就比较容易。历史上记载的,那些十岁以前就能做诗的,真实的可能性较大;十五岁以后的古人能做诗,也就属于正常现象了。

    换现代人,说话是白话文,思维也是白话文。学诗之前,先要学习文言文。好不容易学习诗词了,面前立马出现一道“格律”大山。

    “格律”是什么?那其实就是无数专家学者从古人的诗词中总结出来的规律。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时间。无数专家学者,时间是近、现、当代。古人的诗词,时间是古代。学习诗词的现代人,时间是当代。

    这儿,可能需要补充解释几个词语。

    当代,指当前的时代。大致涵盖1950-2049年,主要指2000-2030年。

    现代,直译是现在这个时代。词典上的解释,政治色彩太浓,不妨直接把工业文明革命之后的时代,当作现代。大致涵盖1890-1949年,主要指1920-1977年。

    近代,就比较模糊了。大致涵盖1830-1949年,主要指1830-1920年。

    几个时代的涵盖的时间,有交叉超出重合的情况。

    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如下事实:

    一帮1965年左右的人,在1990年左右,搜集整理618—907年无数古人的作品,总结出版了“格律”。最后,一个2020年的人,通过这本“格律”去学习诗词。

    比起微积分,现代人学诗太困难了。古人虽然不会微积分,但学诗,很容易。

    ——

    涂山不会做诗,原身杭修竹会。但涂山若想通过原主记忆去做诗,反应太慢了,根本来不及。

    还好,公冶方仪会。

    公冶方仪当年的文才,实际上不及杭修竹。但公冶方仪已经不是当年,现在的公冶方仪,阅历丰富,眼光独到,已经远胜杭修竹。

    尽管如此,做诗,仍然不能让公冶方仪代笔。

    南宫夫人都说了,杭修竹文才难得。如果让公冶方仪代笔,那还要涂山效什么力?

    不过,涂山向公冶方仪请教,还是可以的。

    ——

    “那首诗,不会给人名不副实的印象吧?”

    “当然不会,”公冶方仪说,“那是经典结构。上片对联,遣词讲究,对仗工整,写景。下面白话,遗词平易,流畅自如,说事。由此,上片相当于握拳蓄力,下片相当于冲锋陷阵,四平八稳,怎么看,怎么没毛病。”

    “没毛病是一定的,”涂山虽然不会做诗,但眼光还是有一点的,“只是,在下感觉比起海雨伯的诗,差远了。”

    公冶方仪说:“你如果把这首诗当作海雨伯的诗,感观就不同了。”

    “越往妙处想,它就越妙么?”

    “然也。”

    ——

    末尾的一问一答,观点是错误的。

    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