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议事 (第2/2页)
其中能野战者,足有六千;南平郡府城仅有兵一千五,每县县兵仅有八百,虽近半年来,大肆扩张,填充兵员,但彼辈与我军不同,不能超出大楚朝廷之制。” “我军数目占优!” 按制,大楚郡县,府城郡兵,县城县兵,其数都有上限,不可随意超出。 单论此节,便是加起来,一府三县,兵员数目,不过超过四千。 “我军训练有素,且多临战事,见过血,老兵不少;府县之兵,少历战事,且多为新兵。” “若论兵员战力,我军占优!” “我军打造军械,半年以来,已尽数换装,三千精卒人人都有精铁武器,便是辅兵,也有长枪。” “而据我等哨探所知,郡兵县兵军械多为多年前淘汰旧物,锈蚀不堪,不能大用。” “我军军械,胜过彼辈!” “除此以外,我军训练有素,我军士气旺盛,我主英明有道······攻略南平,实属必胜!” 边林的话,实际说到了点子上。 虽说也有些水分,但确实都是事情。 单论军力,在这等偏僻地界,着实找不到对手。 但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粮草。 以一县之地,养着这六千军,着实负担太重。 再不打仗,林正阳就快掏空家底了。 “我意兵分二路,一路偏师,佯攻叶溪,一路主力,我亲领军,攻打立米。” “叶溪有兵八百,城高两丈二尺,偏师一千五百人,带投石车,攻打此县,由常易领军。” “虽说仅是佯攻,但却要真打,但又不要急着打下,偏师为我主力吸引注意,最好是能调动府城之兵。” 厅中挂着一副详实地图,林正阳用着木条在地图上指点着: “而我主力,趁此机会,集中军力,以四千之众,不计代价,一日之内,必攻克立米!” “次日,我带兵马三千,攻打记蓝县!” “记蓝县、立米县,所隔不过二十五里,两日之内足以行军,攻打二县,算上攻打城池,安营扎寨所费,前后用时,最多不超过旬日。” “你等偏师,必须占住主干道路,不使得府城之兵能够出现,以免我腹部受敌······当然,唐成县之内,尚有辅兵以及衙兵,必要时可以呼应。” 南平郡,仅有一府四县,林正阳占据一县,剩余不过一府三县。 其中,唐成县属于边角之地,周围交界处,只有两县。 林正阳从其中一路打出,另一路偏师佯攻,其实是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也是防止府兵从另一路过来。 一千五百人确实有些少。 南平府府兵和叶溪县内县兵,数目不会超过两千三,再算上一些家族家丁,可能接近三千。 然而这三千兵力,不可能倾巢而出,城中必须有所留守,否则就是空城······其实林正阳倒真希望他们这么做,毕竟城中那么大,分散藏下一两百兵员并不太难。 真有那么大空子,藏在城中的探子就会发动。 守城不提,能支持野战的兵员,不会超过两千。 哪怕是客场作战,支撑十日,应当还是足够。 等到林正阳吞下其余两县,届时局势又是变化。 说实际,这战略很清楚明白,就是靠着军力强大,兵员更多,欺负对方各自为战。 这已经是经过参谋部反复推敲,结合实际军情推演过,胜算极大的战略。 此时再次拿出,其实只不过是走个过场,实际大家都已心里有数。 今日军议,更多的,是讨论攻下县城后的各种细节。 新生的政权,带着旭日初升的朝气,完全没有腐朽朝廷的冗杂程序,一切从简,带着精干气息。 半个时辰后,军议完毕,林正阳当先起身,先是一拜,沉声道: “此战事关我军生死前程,望诸位都能齐心合力,共度此关!” 众人都是色变,连称不敢,也是回拜: “我等必竭尽所能,匡扶将军,再造太平!” 君臣各自尽礼之后,一股白红云气,好似狼烟,滚滚而上。 弥漫在议事厅上方,久久不散。 其中赤色蛇影,蜿蜒而出,时隐时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