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有佳人,倾国倾城(李番四)  (第1/1页)
    燕国寝殿之中,倾国跪坐在案前,手捧着竹简,正处理着那些不得不经手的政务。    一国之地,即使燕王过问的再少,每天都依然会有不少的竹简送上来。    “王上!”    侍卫匆忙的从殿外闯进来,低着头恭谨的跪在倾国面前。    倾国仍目不斜视的看着竹简,随意问道:“怎么了?”    “禀王上,长公主殿下回宫了。”    倾国伸手从拿起案上的一只笔,在竹简上勾划起来。    “本王不是说过,以后阿姐回宫就不必向我禀报了,以免让阿姐发现我派人跟着她。”    “启禀王上,长公主殿下她这次从城中带回来一位青年男子。”    “你说什么?”    倾国停下手上的动作,抬起头看向侍卫,眸中露出一丝锋芒。    “长公主殿下将一位青年男子带回了王宫。”    沉默许久之后,座上的燕王淡淡说道:“好了,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是!”    倾国故作镇定的放下竹简,手中的笔却不合时宜断成了两截,暴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宏武四年,阿姐今年已经十九了啊!”    倾国随手把笔往地上一扔,缓缓从座上起来,眉关紧锁,面露思索之意。    苦思未果后,倾国眉毛一挑,猛然抓起兵兰上的剑,阔步走了出去。    守在门口的侍卫对提剑而出的燕王行礼。    “王上!”    话音方落,便只能远远的看见倾国的背影,可见其行路之匆忙。    ……    长公主殿内,倾城端坐在中间的位置,而长彦居于右侧,离倾城约一丈之距,左侧则摆着一尊水晶方坛,里面有一条吐着泡泡的鲤鱼。    “先生,何为治国之道?”    长彦脸上带着令人如沐春风的笑容,从容答道:“《尚书》有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故长彦以为,一国之治,首在民生。”    倾城问道:“那先生可知,何以治民?”    “长彦以为,治民一途,在于一个‘养’字,若一国外无战事,内无暴政,百姓得休养生息之机,不出十年,国无为而自强。”    倾城秀眉微蹙,一双灵动的眼睛略带疑虑的望向长彦。    “先生所言,可是真的?”    长彦看着倾城婉约清秀不染一尘的容貌,不禁有些失神。    “先生,倾城脸上可是有什么东西?”    “啊?”    长彦回过神来,尴尬的笑了两声,说道:“是长彦孟浪了,还望殿下不要怪罪。”    “不过长彦先前所言,字字珠玑,国虽大,好战必亡,燕王胜得了一时,焉能胜得了一世!”    “本王为何胜不得!不需十年,整个天下本王和阿姐的!”    倾国提着剑,昂首阔步的走进殿内,面色不善的看着长彦。    长彦亦抬起头看向这位北方的雄主,发现比自己竟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年轻。    “燕王所言,是否过于狂妄了?”    “狂妄?哼!”    倾国眼中锋芒毕露,一把拔出手中的剑,架在长彦的颈上。    “你敢再说一遍吗?”    “小弟,不得无礼!”倾城赶忙站起来,板着脸说道。    倾国转头向倾城解释道:“阿姐,这小子太过狂妄了!”    “你先把剑放下。”    “阿姐……”    “我让把剑放下!”    倾城直接冲上前,一把揪住倾国的耳朵,转了九十度。    “哐当”一声,长剑脱手,掉在了地上。    “啊~疼疼……疼,阿姐,疼疼!”    倾国一边叫,一边弯下身子,让倾城踮起的脚放下来。    倾城把手松开,没好气的说道:“还知道疼啊!叫你不听阿姐的话!”    “不敢了,不敢了!”    一旁的长彦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谁会想到,令北方诸国闻风丧胆的燕王,也会有这样小孩子的一面。    看来这位倾城公主不仅生的极美,还有着巾帼之姿啊。    长彦嘴角含笑,看着倾城的目光中,出开先前的几分惊叹,又多出了几分欣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