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三节 舍与得 (第1/2页)
话说,当初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前曾留下遗言,“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因此两汉期间只有刘姓宗室才能封王,其他异姓功臣至多只能封到列侯。哪怕是曾经一度被封为齐王、楚王的汉室第一开国功臣韩信,在死后亦被贬为了淮阴侯。诚然在吕后当政之时也曾“大封诸吕”。但在吕后过世之后,这些个吕姓王爷也随之灰飞烟灭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现如今汉帝刘协的威严或许还不及当初在吕后压制之下的惠帝刘盈,但在诸侯林立互相制约的情况下,除了公然宣布自立为帝的袁氏兄弟之外,还真没哪个诸侯敢向朝廷请封为王。因此“侯”依旧是眼下大汉最高的爵位。汉朝的侯爵,主要分为有封邑的列侯,以及没有封邑的关内侯。其中列侯又依封邑的大小,细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像之前朝廷封与蔡吉的“费亭侯”就属于列侯之中最末位的亭侯。照理说汉帝要提高蔡吉的地位,应该封她未县侯或乡侯。然而这会儿吴硕所提的“齐侯”却极为特殊。 “齐”在汉朝并非是“县”,而是“郡”,更为确切点说应该是“国”。历来齐国都是留给汉室宗亲的封邑。直到最后一任齐王刘喜无子而逝,齐国才被归并到青州。且不论齐侯在封邑已变向地高于普通县侯。由于“齐”还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齐国的国号,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力更加不容小觑。正如历史上,孙策在被封为吴侯之后,整个古吴国地区世家名门的心思都为之活络了起来。哪怕是与孙策有深仇的江东名门陆氏。最后也顺应“天意”投靠了孙策。 因此当听到吴硕要自己封蔡吉为齐侯之后,刘协的眼中立刻就闪过了一丝诧异与迟疑,“吴卿此言当真以蔡安贞之功勋,封其为齐侯未免太过了吧。” 面对刘协的质疑,吴硕语重心长地解释道。“陛下明鉴。正因为蔡安贞功勋不高,实力不强,故才可以封其为齐侯。反观曹cao、刘表等大诸侯。陛下对其封赏则因慎之又慎,以免其趁势做大威胁朝廷。如此扶持小诸侯对抗大诸侯,方为合纵连横之策。此外。眼下不仅是曹cao正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朝廷的安危同样也在系于一线之间。若蔡安贞出兵出粮能为朝廷解围,其功绩难道不值一个齐侯头衔” 刘协听罢吴硕一番分析,心中终于不再有所犹豫,旋即面露微笑着点头说道,“善,曹蔡联姻之事就按吴卿的计策来办。不过朝廷既然封了蔡安贞为齐侯,是否也该对庐江的刘玄德有所表示,令其好好杀杀刘景升的威风” 吴硕见刘协这么快就举一反三。不禁欣慰地颔首道,“陛下圣明,刘景升与孙伯符皆是心怀叵测之辈。用刘玄德牵制二人再合适不过也。” 且就在吴硕、董承将“曹蔡联姻”背后的利弊逐一分析给刘协听之时,同城之中的荀彧也将相似的内容疾书于锦帛之上。命信使快马加鞭连夜送往官渡的曹军大营。因此翌日一早,曹cao便在自己的帅帐之中收到了来自许都的急件。 “公达如何看待此事”眼瞅着坐在对面的荀攸看完整封书信,曹cao不由换了个坐姿探身询问道。与外界想象中不同的是曹cao在读完荀彧的来信之后并没有显得有多惊讶。事实上,诸侯间的联姻在汉末并不稀奇。影响比较大的有吕布与袁术两家的联姻。而就在曹cao东征吕布之前,他还将自己的一个侄女许配给了孙策的幼弟孙匡。不过“曹蔡联姻”显然与“曹孙联姻”有所不同,曹cao不可能随便挑个曹家小子去和蔡吉完婚。所以这会儿的曹cao不得不谨慎地听取幕僚的意见。 却见荀攸搁下手中的书信,拱手答道,“回主公,与蔡氏联姻不失为化解官渡之困的契机。但正如文若所言,此事若处理不好,日后则会后患无穷。在此属下还是要再问一句,许攸真不知袁绍军粮之所在” “子远来投之前,淳于琼尚未押解军粮过黄河,故对袁绍之后的布置并不熟悉。而其提供的几个据点,孤也派人探查过了,皆不是袁绍屯粮之所。若非如此,孤也根本不用理会吴硕、董承等小人的进言。”曹cao咬牙切齿地摆手道。原来由于许攸比原有历史要早一步投靠曹cao,使得其失去了掌握袁绍军粮所在之地的先机。而曹cao自然也不可能再像原有历史那样,通过火烧乌巢来上演以寡敌众的绝地大反击。 “既然如此。那主公还须认真考虑一下与蔡氏联姻之事。蔡安贞的粮草与兵马固然能解主公燃眉之急。可袁氏之鉴也不得不防”荀攸毫不避讳地向曹cao提议道。 “袁氏之鉴吾曹家子弟怎会像袁绍、袁术两兄地那般愚钝。”曹cao不以为然地笑了笑。 可荀攸却还是表情严肃地拱手劝谏道,“主公明鉴。昂公子确实为人敦厚,且胸襟豁达,绝非袁绍、袁术之流。可恕攸多言,主公的其他子嗣尚都年幼,将来会如何,还不能妄下定论。更何况主公一旦与蔡安贞联姻,难保朝廷不会利用这层关系来插手主公的家事。须知吴硕与董承此番谋得正是曹氏的未来” 荀攸一番推心置腹的言语,令曹cao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确实,曹cao的几个儿子中除了曹昂已经二十二岁成年了之外,次子曹丕十二岁、三子曹彰十岁、四子曹植七岁皆未成年,五子曹熊更是尚在襁褓之中。并且以曹cao的精力,日后为曹氏一门继续开枝散叶那是铁板钉钉的事。如此多的子嗣要说以后不会有间隙,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唯一令曹cao深感宽慰的是曹昂与几个幼弟年纪相差十多岁,在继承家主的问题上应该不会像袁绍袁术兄弟那般尖锐。可正如荀攸所言,要是朝廷利用蔡安贞的实力与曹家子的身份来干预曹氏的继承问题。那可就不容乐观了。 于是曹cao在思虑了半晌之后,张口向荀攸问道,“那依公达之见,孤应该选哪个儿子前去青州联姻” “却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