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道尊法谕如律令  (第1/1页)
    草庐外,一颗大树引起了离人的注意,延缓了他的脚步。    那神秘老者藏身的树后,一枚闪着银光的月镖一角嵌入树干。    正是自己发出的那枚。    镖身上系了条红绳,悬挂着一枚牌子。    看不出什么才质,隐隐有金属的质感。    色泽暗雅,宝光内敛。    正面大书一个“尊”字。    两旁俱是篆文,写着:兵随令转,将逐令行。    背面又书:如有不从,寸斩分形。    令牌造型考究,装饰简繁有秩,刻着星斗神鸟等图案。    冷清影将银月镖收好,知道这牌子似乎是高人的指点。    不敢懈怠,将之收好。    转念一想,索性收了腰悬的乾坤锦囊。    把那“尊”字令牌挂在腰间。    机缘之事,冷清影知之甚少。    心中虽觉得腰悬令牌,固然招摇。    但一旦遇上“兵将”,岂不大易其事。    藏在身上,又有谁人可知?    牵着马儿,向东南行去。    路途遥远,道路多有险阻。    本来是极煎熬的事情。    冷清影却失魂落魄,信马由缰。    往往一次愣神,就走了近百里地,不知身在何处了。    如此聊以***也算是上天对多情种子的恩赐。    走着,冷清影渐渐发觉出端倪。    为何这一带,配剑带刀的武林人士三五成群,多了起来?    冷清影下马而行,瞧见一位独行的年轻人,上前套话。    “兄弟,从哪里来啊?”    那人见冷清影腰悬长剑,仪表堂堂。    只是不知何故,满面风霜,颇为憔悴。    心中暗叹:如此出世的人物,原来也是苟且偷生之辈。    嘴上答道。    “关内凤翔府。”    怕冷清影不知,补了一句。    “紫凤剑侠,便是在此处扬名立万。”    三国时,有凤雏庞统死于落凤坡。    如今竟有紫凤起于凤翔府,就连冷清影本人,都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哦,听说过。只不过传的太悬了,我觉得有些夸大其词。”    冷清影不欲暴露身份,试探地说道。    “不,冷清影已达剑势境界。剑意将凝未凝。”    年轻人出言道。    一语令冷清影心惊不已。    下意识地望向年轻人的腰间。    一柄狭直的唐刀隐在漆黑的刀鞘之中。    刀柄上缀着鎏金。    冷清影又仔细打量起青年的相貌。    眉眼如刀,鼻如刀削般挺立,唇如刀削般薄韧。    就连行走间的形体,都如唐刀般傲然不屈。    就在冷清影打量青年的同时,青年也在打量着冷清影。    同样是先看兵器,在看人品。    思索着青年的话,冷清影似乎有一种他已经发觉自己身份的感觉。    “你见过他吗。似乎对他很了解。”    “没有。但我们终会相见的。”    “为什么这样肯定。”    年轻人没有立刻答话,而是将腰间的黑刀平举起来。    “因为它告诉我,它要打败冷清影。”    顺着他凛冽如刀的眼神,冷清影再次端详起这柄刀来。    苍劲古朴,又光彩夺目。    看不出是南铸还是北铸。    又似乎二者兼并。    “好啊,我拭目以待,只不是不知道这位将要打败冷清影的刀客叫什么名字,用的是什么刀。”    年轻人似乎丝毫不在意暴露身份这件事。    “古青苍,横刀.斩尘。”    说罢,年轻人便迈着刀一般矫健步伐,离开了。    连冷清影的名字都没有过问。    也对,一位能刀斩凡尘的冷傲侠客,怎么会向他眼中一位苟且偷生的剑客询问姓名?    冷清影本欲打探这些武林豪杰,为什么聚集于此。    怎料竟有此番奇遇。    又询问几人。    果然套出了话。    这竟然是黄天圣教的第一次集会。    来往的这些人,都已投在黄天圣教旗下。    冷清影心中暗喜。    得来全不费工夫。    霞妹便在此处。    自己若见机行事,很有把握救出颖儿。    趁着旁人不注意,把马儿拴在一棵树上。    混进一帮人中,随波逐流去了。    猛然又想到刚才的那位少年刀客,心中叹息:如此人物,竟然也投入黄天圣教。    倒令冷清影扼腕叹息不已。    走着走着,周围的武林人士更多了起来。    听言语声调,看服饰着装,竟然集齐了河朔,两湖,两广,江南,川陕,关内关外的各路武林人物。    黄天圣教手笔之大,当真要叫人侧目了。    凭着真金白银,加上狠辣手段。    短短时间内,就收了半个天下。    只不过看众人脸上神色,得意洋洋者少,愁眉苦脸者众。    到也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    黄天圣教选在回龙坡的回龙观开会,料想老巢也在这附近。    冷清影虽然关切,但定力已深,并不动声色。    趁着闲暇,还换了身行头。    把那韩素灵所送的华贵绸服换成了苍莽劲装。    又拿钱换了副斗篷,把自己遮个严严实实。    连自己由天外玄铁打造的宝剑都套上了布袋。    虽然有欲盖弥彰之嫌,但江湖中人本就有不少人不愿暴露相貌形体的。    因此斗笠纱巾披风等,都是常用的服饰。    换句话说,藏得越严密越结实,反而就越普通,越正常。    冷清影混在人群中,毫不惹眼。    那回龙坡乃是青城山脚下的一支。    坡势缓和,极其开阔。    坡顶立着一个小小的道观,回龙观。    也不知香火断了多久。    唯一的作用,便是标记着这片土地。    回龙坡原本自然不叫回龙坡,但有了神话传说,这才立了回龙观。    而回龙观,自然又影响地名。    如今传说已经失传,道观也失了香火。    但回龙这个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沧海桑田,几多变幻。    回龙观倒了,此处自然又有了新的地名。    世事纷纭,一个人的一生,又能见证几件。    青城山下,何人,又能在何处寻到回龙坡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