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祭奠  (第1/2页)
    三日后。    夕阳斜晖,赵翔独自站在元氏县城头。橙红落霞为他拉出一道长长的背影。    薛歌走上城墙,看到赵翔的背影。悄然一叹,来到赵翔身侧。    赵翔察觉到薛歌,轻声问道:“准备好了吗?”    薛歌点头:“庆丰碑已经连夜立好,只待明日刻名。”    赵翔的的话语依旧平淡:“人数统计出来没有?”    薛歌低眉:“计得有姓名者四千七百八十二人。”    赵翔慢慢闭上双眼:“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薛歌走后,赵翔摊出自己的双手仔细盯着:“原来,我的手上已经沾染了那么多鲜血吗?。。。”    “岚海。。。”轻声念着唐齐的字,赵翔将拳头紧紧握起!    第二天,太守府邸,城门楼,郡库,街市上早早便被人披上了一层苍白的缟布。    似乎整个元氏县城都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清晨,城门处,赵翔身穿素衣直直挺立。    他的身侧,元氏县大小官员和常山将士均是穿着缟衣。    赵翔看着那面历经沧桑的厚重城门,眉眼中不带感情:“启门,迎当归!”    赵翔身侧的张勋扶剑高声喝道:“太守有令!开门!迎当归之士!”    早有十名力士开始奋力推动城门。    两扇沉重的城门在力士的号子声中缓缓而开。    苍凉的号角声被吹响,一道俊逸的身姿出现在大家眼前。    张贺穿着漆黑衣袍,手中端着一坛骨灰。神情沉重,一步一步向城中走来。    他的身后,一百名穿着同样黑衣的庆丰军士卒均是抱着一坛骨灰。慢慢的跟随着张贺的步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他们一边走着,一边用荆北一带的特有语调高声唱诗。    步子缓慢无比,连带着吟唱声也变得越发低沉。    张贺终于走到赵翔身前,他停住脚步。将手中坛子高高举起。    一百名庆丰军士卒纷纷停住脚步,高高举起手中黑坛。    他们一脸冷淡的望向赵翔。    赵翔铿然拔出腰间佩剑:“魂兮归来!!”    赵翔的身后,苍霜色的白旗迎风簌簌飞扬。    张贺带着庆丰士卒开始巡城。    整个元氏县的居民纷纷出现在街道,默默的望着这支同样沉默的队伍。    他们当中有老幼妇孺,也有青壮男子。有小贩农户,也有商贾地主。    此刻,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迎灵人。    他们静静望着那些士卒手中的黑坛,迎接这些归来的英灵。    这其中,或许也有他们的丈夫,他们的兄弟,他们的儿子,他们的父亲。    他们的神色渐渐变得悲怮。    张贺带着士卒巡完全城,来到城中心。一根巨大的石柱前。    赵翔也带着属下来到此处。    赵翔冷厉的目光扫过全场,沉声喝道:“鼓起!”    低沉的战鼓声被赤膊上前的典韦重重锤响。    赵翔对着薛歌点点头,薛歌出列,手中提起一张长长的卷轴。发出清冷的嗓音:    “桥蕤,校尉,三十九岁!为救子鱼,殁于宛城”    “李志,郡卒,二十八岁!加入庆丰军一月,殁于宛城!”    。。。。。。    “魏和,都统,三十四岁!加入庆丰军两月,殁于颍川!”    一个接一个冰冷的名字从薛歌略薄的嘴唇中吐出。台下众人一片寂静。    随着念出名字越来越多,薛歌的声音也变得越发嘶哑。    “付陆,清水校尉!二十六岁!加入庆丰军四月,殁于常山!”    。。。。。。    “唐齐,洛水校尉!二十五岁!加入庆丰军三月,殁于常山!”    太阳已经慢慢升到最中央,薛歌终于念完了最后一个名字。    他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