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六章:改革科考(二) (第2/2页)
这一声令下,原本站在城门口戍守的士兵们开始忙碌起来了,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将百姓驱赶到了一边,而这位青年也自然也在被驱赶的百姓当中。 “太子下的圣旨要到了?”有一个百姓不解地说道,“下圣旨的人,不都是皇上吗?怎么成太子下下圣旨了?” “太子下监国,而且如今整个唐国,都听太子下的命令,唐皇陛下去河北的时候,就下过圣旨,说是太子下完全可以行使皇上的权利。”旁边的一个书生摸样的人说道,“太子下如今可以说得上是唐国真正的皇帝。” 那个百姓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如此。” 不过多时,十来骑护卫簇拥着一个穿着铠甲的将军缓缓地进入了城门,看样子传旨的人数不多,不过这十来个护卫和那位穿着铠甲的将军的武艺不弱。显然太子下对这次圣旨传达很重视。 等这些人完全进入城里,走远了之后,城门的交通才恢复如初。这青年人皱眉头望着远处的那十来个护卫和那位将军离去的背影,不由暗想:“莫非是关于科举的皇榜要颁布了吗?” 青年人的料想一点没有差,当他将他马车上的书送到书铺,搬下来,离开这寿城,到城门口的公告栏的时候,就看到皇榜了。 青年人将马车停放到了一边,就要去看看这皇榜上的内容是什么。 可是围观皇榜的百姓,那可叫多啊,许多人都挤不进去看。可以说是水泄不通,倘若不是这个青年人年轻力壮,只怕是挤不进去的。 他终于挤进去了。看到这次科考的榜,他整个人震惊了。望着这榜不由发呆了。而他的耳边的百姓和士子们都忍不住对着这个榜议论纷纷。 “不用举人的份也可以参加科考?”一个中年大叔吃惊地说道,对于这个他还是很开心的,因为他连续考了七次,头发都考白了,还是童生的份。别说举人了。 另外一个书生叹气说道:“可惜就是考试费贵了一点啊,要十两银子呢!这可是我一年的收入啊!” “一年收入算什么?你也不想想,那些为了能够有科举考试资格的考生,他们穷尽一生,也没有资格到京城参加京试。这次太子下竟然开科考试,还不论份,只要是你自己认为你自己有才能,都可以去参加科考。这是何等的殊荣?” “是啊!太子下真的是我们这些书生的知音!” 又一个书生惊叹地说道:“你们看,这次考试的主考官竟然是太子下。” “其他六位副考官,竟然分别是法家瞿荣、儒家孔茹、墨家的林墨白、农家的易耿,还有就是丞相王乐和兵部尚书李响。”又一个书生惊叹地说道,“太子下怎么要了那么多位副考官啊!” 有一个严肃的老头,有些失望地说道:“怎么没有兵家的人?” “怎么没有?太子下那么能用兵,他就是兵家的人了。”那位中年大叔马上看向那位老头说道。 那位老头这才恍然大悟地拍着自己的头说道:“对哦,太子下应该是兵家的人。” 青年人不在这里逗留了,他看完了这次科考的皇榜之后,心生感慨,慢慢地推出了人群,回到他的马车上,挥动着他的马鞭,打着马车离开了。 离开了城门之后,青年人望着西沉的太阳,太阳的余晖照在他的脸上,有些刺眼。他其实可以留在城中过夜的,可是他却心里着急想要赶回去。 他决定了,要去参加科考,就算科考的报名费是十两银子,他也要去参加科考,只因为在六位副考官当中有一位法家的代表人物瞿荣。 他的父亲是法家的人,曾经是夏国的官员,就是因为刚正不阿,而被贪官污吏陷害,最后死在了狱中,那个时候他才十岁,他不会忘记父亲临死的时候说过的话,那就是要建立一个法制的国家,让老百姓都得到应有的律法的保护,让人人在法律面前都平等。 这些年来,他一直都渴望着能够有这样的机会,终于这个机会到来了,他如果不把握住的话,那他就要坐失良机了。 这次科举考试,自己一定要参加。而且还要上榜,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看到法家人的厉害! 青年不知不觉地握紧了拿着鞭子的手。他的神也变得严肃起来了。此刻的他内心充满了雄心壮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