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18章 辽东乱(续)  (第1/2页)
    建安十五年,大抵很平静。    似乎在经过了两年动荡之后,诸侯们不约而同,决意休养生息,息止干戈。    吴侯孙权,迁治所于建康。    而后大力推行屯田之法,以充盈库府。表面上,他似乎不愿和曹cao发生冲突。然则私下里,小动作不断。长沙桂阳两地,孙曹冲突不止。但总体而言,都是小规模的冲突,或者说是试探对方底线,没有酿成大规模战事。    “江东碧眼儿,欲架孤于火上炙烤乎?”    邺都王城,紫宸阁内。    曹cao冷笑一声,把书信丢在一旁。    “碧眼儿劝孤称帝,言愿奉孤为主。    此獠野心之大,世人皆知。欲使孤为千夫所指,众矢之的……其心可诛。”    一旁大臣,皆沉默无语。    孙权劝说曹cao称帝,断然是不安好心。    可是……    郭嘉偷偷看了荀彧一眼,却发现荀彧神情沉冷,一言不发。    年中时,荀彧自许都来到邺城,拜副丞相。此前,荀彧一直不肯来邺城任职,令曹cao多少有些不快。这态度上的突然变化,让曹cao有些怀疑。    不过郭嘉却知道,荀彧之所以来,并非是他对汉室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也是迫于无奈。    荀氏和曹氏的联系,近年来越发紧密。    老一辈人的故去,也使得荀氏,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荀氏而今,便是以荀彧和荀衍为主。荀谌的故去,的确令荀氏损失颇大,不过却无伤根本。    荀彧两兄弟中,荀衍过于刚强,不适合家主之位。    于是在反复磋商后,将荀彧推上了家主位置。不在家主位子上,和在家主位子上,完全是两个概念。在私人感情里,荀彧更倾向于汉室朝廷,希望汉室中兴。可当他登上了家主位子之后,荀氏未来,就压在他的肩头。    他不可以再以个人喜好来判定是非,而要从家族利益着想。    汉室中兴?    而今已经成了笑话!    就连那汉室宗亲刘璋,又有多少中兴汉室的想法?    以前,荀彧可以去奢望,去幻想;但是现在,他必须要以冷静的态度,来面对这个问题。曹、荀已密不可分……随着颍川其他家族的壮大,荀氏如果不尽快做出选择,到头来很可能就面对一场残酷的清洗……    荀彧很清楚,那清洗的结果是什么。    既然已经追随了曹cao,那也只有继续追随!    在反复思忖之后,荀彧最终决定,放弃原来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全身心投入曹魏阵营。    而荀彧的改变,对于已经摇摇欲坠的汉室而言,更是巨大打击。    汉帝再无半点力量,还对抗日益强大的曹cao。好在曹cao对他还不错,该有的一样都不会少,软禁在偌大的许都皇宫之中,不使他与外界接触。    整个许都,上至卫将军夏侯惇,尚书令董昭,下至城门校尉王买,全都是曹cao的人马。汉帝就算有再大的本事,可在这牢笼里,也无可奈何。    郭嘉担心,荀彧很说出什么不妥帖的言语。    好在,荀彧并没有任何反应,只坐在旁边,一言不发。    曹cao闭上眼睛,似乎是在沉思。    这一年来,着实发生了不少事情。    府兵制在四州顺利推行,在年末时,曹州也已经开始,推广府兵,预计今年可以完成计划。而并州推行,则最为通畅,在半年时间里,邓稷搭建八十余军府,兴建二十六座军镇,形成了一个极为完整的构架……    相对而言,幽州则有些麻烦。    地方豪强的阻挠,使得府兵制的推广出现困难。    曹朋连续斩杀了十余名当地豪绅,激起不小的波折。不过,最终却被曹朋以更为酷烈的手段镇压,令渔阳、右北平两郡豪强最终低头,府兵制才得以推行。    也只有曹朋,才有如此凶狠的手段。    据说,他在两天里,消灭了渔阳近十家豪强,斩首逾千人之多,令幽州上下,为之惊恐。当然了,如此酷烈的手段,必然会被无数人群起而攻之。    许都日报连续月余,抨击曹朋凶残手段。    最后还是在曹cao的指示下,新兴的邺都报业开始做出还击,才算是转移了视线。    这件事的好处就是,幽州府兵制的落实。    而坏处就是,曹朋凶名更甚。    不过在曹朋而言,这算不得什么。对于曹cao来说,曹朋自污其名,也颇符合他的心思。他觉着,曹朋懂事,也明白事理,绝对是一个栋梁……    建安十六年春,曹cao下诏,拜曹朋为新武侯!    原河西郡新武乡,则正式升格为新武县,成为曹朋食邑所在。这也是曹魏集团中,第一个被拜为县侯的武将。曹朋拜新武侯之后,却一下子低调起来。    十六年三月,曹cao才收到了曹朋的书信。    “辽东公孙氏冥顽不化,新武侯已决意,对辽东用兵,同时联合吕氏汉国,夹击高句丽。若此战功成,则幽州可再添一郡。只是这样一来,幽州地方官员不免出缺,诸公可有什么举荐?辽东高句丽一定,则必然会与扶余国产生诸多牵扯。所以出缺辽东之人选,必须要谨慎方可。”    话音未落,荀彧起身。    “臣举荐一人,可担当重任。”    “何人?”    “便是魏军太守,邺都校尉步骘步子山。”    “哦?”    “子山离任海西中郎将,河西太守,武威太守……熟知异族习俗。此人学识不俗,更精通兵事,可以出镇辽东。况且幽州府兵推行,辽东局势复杂。单凭文远一人,恐力有不逮。子山也曾参与西北府兵推广,经验丰富。有他驻守于辽东,则辽东大局可定,幽州从此不复混乱……”    郭嘉开口道:“可是子山为上郡,真两千石俸禄。    而辽东不过下郡,使他前往,会不会有些不妥?毕竟他在魏郡两载,也是兢兢业业。去年环郎私自贩卖八牛弩之事,也是他一手cao办。若这时候派他去辽东,只怕会有人说,大王是为夫人出头,打压步子山吧。”    “那简单,若只是品秩问题,大可以参照武陵大行府设置。    于辽东设置大行府,拜子山为大都督,同样也是真两千石俸禄,兼任辽东太守,也就顺理成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