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进京  (第2/2页)
名声留了下来,这人说在八大胡同开书画店,这不是有辱期文吗。    陈纪达接着问:“那你说,你找你二叔干吗?“    “投奔我二叔的,家里遭了灾活不下去了。“    “搜搜他的身。”    那人拼命挣扎,大叫道:“你凭什么搜身。”    卫兵按住他,把上下搜了个遍,有一百多两银票还有一块玉佩。    陈纪达看了看这块玉佩,是普通的玉不过上刻东西没见过,是一个看起来像洋女子抱着一个小孩。郑克坚接过一看,是天主教里的圣母圣子像,不可没听说西方有玉啊。这东西应该只有太平天国里有,这人带着它一定有特殊的作用。    郑克坚拿着玉问:“这是什么?”    “玉佩啊,我家传的。”    “你是发匪吧,这东西只有发匪里才有,在我大清朝不会有这东西,你老实说吧。”    “这就是我家传的,是给我二叔认亲的。”    “八大胡同没有书画店,你老实说吧免受皮rou之苦。”    那人一愣,自己说错了:“怎么没有几年前我二叔写信说的,也许搬走了。”    “别说几年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都没有,八大胡同是烟花之地,这地方能开书画店。好了你从实招来。”    那人一挺说:“我就是太平军,天兵天将早晚收拾的你们这些清妖。有本事一刀砍了老子,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    这时一卫兵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些衙役。    “让他们进来。“    一个衙役说。“你们是干什么的,有人报说你们在外面捉了个人。”    郑必胜拿出兵部关防,“这人是个发匪的探子。”    衙役一看关防,这事他们管不了,“误会,误会,多有得罪,告辞了。”
    郑克坚说:“慢着,你们把这人带回去好好审审,明早来报我。”    “是。”    那人被挣扎着带走。    “今天,我们就在盐城休息一天,明日再走。”    ···    第二天一早,衙役就来回报说,那人嘴硬的很,什么都不肯说。昨夜就打死在牢里了。    郑克坚也知道这太平军骨头硬,不会问到什么。郑克坚也就点点头,自己也起程赶路。    从盐城郑克坚一行改向西行,走淮安到徐州,走七八天到徐州又在徐州休息一日。    在徐州陈纪达对大家说道:“徐州上去就是沂蒙山和微山湖地区,此地现在捻匪其势甚大,大家要小心。”    郑克坚问到:“纪达,你说捻匪的情况。”    “早在嘉庆年间,北方就有捻子活动。咸丰元年(1851年)发匪作乱,河南南阳、南召、唐县等地捻党聚众起义。次年,张乐行、龚得树等复于皖北雉河集一带起义,聚众万余人,攻克河南永城等地。咸丰三年(1853年),发匪北上进入黄河、淮河流域,捻党纷起响应,在豫、鲁、苏、鄂交界地区,形成十余支相对独立的队伍,并逐步由分散、零星的斗争趋向联合。今年七、八月间,张乐行在雉河集召集各路捻军首领会盟、会议推举张乐行为盟主,自称“大汉明王”。设黄、白、红、黑、蓝五色旗,五色总旗各设总旗头。这种五旗军制的组织形式,把处于分散状态的捻军初步统一起来,捻匪也成为北方逆匪的主力。”    第二天,继续北上沿着运河河岸走。此地没有城池,夜里只能在小镇上过夜。已近年关路上也没什么人,虽然荒凉却也无事,眼看临近枣庄前面却有人设了一个路卡,郑克坚让大家把子弹都上膛走了过去。    “你们是什么人,下来,把袋子打开检查。”几个人在路中间立了个栏杆,不远处还有百十来人围在篝火旁取暖。    陈纪达对他们说到:“几位爷,我们是去北方贩马的,这几两银子给爷们买点酒喝。”    “贩马,有这冷天去贩马的吗,少废话下马。”    郑克坚让大家都下马,把布袋拿在手里。    “把布袋打开让我看看是什么东西。”    郑必胜说到:“还是不看的好。”    对方听了怒道:“你说什么。”把刀抽了出来,一声口哨,那边的也站了起来看着这里。    郑克坚看事不能善了让大家退了几步下令,“准备。”    卫兵们从布袋里把枪拿了出来。    他们一看,这些人拿火枪,虽然不知道这是洋枪但也看着像火统。    那边的百十号人也围了上来,一个领头的说:“怎么就你们那几竿破火统也想惹事。”    郑克坚一声令下:“开火。”    三段射击,几排枪后就没几人,这些一下了吓的如鸟兽散,郑克坚也懒的去追,火堆旁的几个一下子就往树林跑,自己和捻匪的仇算是结下了。    过了枣庄,花了五天进了济南春节就到了,郑克坚他们在济南停了五天过了春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