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人心不足 (第1/2页)
第三十九章人心不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78小说网无弹窗更新快//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用来形容函谷关再恰当不过,但是这也仅仅是比喻函谷关地势险要,并不可能真正达到一人坐镇,万人难撼的效果。 坐镇函谷关的张辽铠甲穿戴整齐,军营大帐之中,他面无表情地来回踱步,帐内那些校尉偏将一言不发,表情肃然。 气氛十分压抑。 负手来回踱步的张辽虽然没有露出恐慌之色,但内心绝不平静。 在他得到有大批兵马进驻洛阳时,他第一个念头是不信,第二个念头是有枭雄想要占据司州,第三个念头则立即派人去打探虚实。 军情不容儿戏,毫厘之差,千里之别。 必须弄清楚到底洛阳有没有军队进驻,如果有,那么是谁的军队,意图何在? 是占洛阳,还是屯兵洛阳意欲攻打关中。 张辽思来想去,认为只有曹cao有可能重新占据洛阳,因为洛阳毕竟是大汉东都,曹cao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许是天子执意要还都洛阳呢? 至于刘表和袁绍,张辽认为可能性很低,荆州北部南阳郡如今有张绣,张绣缺粮,受刘表接济度日,可本质上并不是刘表的属下,所以张绣在南阳挡路,刘表北进洛阳就有阻碍。 袁绍更不用说了,大本营在河北,突然派军队来河南的洛阳,战线太长,首尾难顾,要占一个洛阳,毫无用处,除非连着关西一同拿下,就可以俯视夹击中原。 可公孙瓒说到底还没死啊,张辽觉得袁绍不可能两线作战。 绞尽脑汁在揣测洛阳的敌情,张辽不论如何镇定,心中还是稍有焦躁。 函谷关之重,是郭嘉整个关西战略的基础 没有函谷关,郭嘉别说对付韩遂马腾,日后统一西北,甚至连长安都待不下去。 也许张辽从前追随郭嘉除了义气豪情,还有已经亡故的两位义弟的缘故,但郭嘉对他的知遇之恩,器重之情,令他深受感动。 汉中对益州,函谷关对关中,都是有着决定性的战略要地,郭嘉都将这份重任交给了张辽,足以说明郭嘉信任张辽,并且笃信不疑地认为张辽有能力担此大任。 无论如何,函谷关不能有失,哪怕丝毫可趁之机都不能给任何敌人。 “报” 终于,等待的时光过去了。 派出去的斥候骑兵全部返回,一一进入大帐禀报军情。 “洛阳中确实有军队入驻,不过是两路人马,一路为袁绍,一路为曹cao,观其规模,不下二十万粮草辎重等等物资现如今正陆续送入洛阳之中。” 帐下单膝跪地抱拳禀报敌情的斥候兵仍旧没有起身,张辽站在帅位后,还未分析局势,先又下了令。 “再探,尽所其能地将洛阳中兵力兵种,主帅战将军师等等情报打探清楚” 别的先不管,至少张辽要做好万全准备。 斥候兵得令后转身大步离去。 大帐内仿佛针落可闻,一个个校尉偏将面面相觑,喘气都沉重了几分。 二十万 袁绍和曹cao一起入驻洛阳,超过二十万兵马 这意味着什么? 这绝不是占据洛阳,一山难容二虎,一个洛阳,怎可能有两位枭雄一同进驻?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 两家合兵,挥军关中 “将军,趁着袁绍和曹cao刚入洛阳准备不周,不如我等攻其无备从后断其粮草,而后据守函谷关。” 有人建议先打。 袁绍曹cao现在即便带着军队进入了洛阳,但是粮草辎重不可能一步到位,绕过洛阳去断对方粮草,哪怕消耗一些,都是有利的。 张辽却抬手摇头,否决了这个建议。 “若我先攻,则给了对方口实,战与不战,不是我等能够决定的,即刻发急报去长安,听凭主公决断。” 假如袁绍曹cao今天就来打,战端一开,张辽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指挥作战。 可他在进函谷关时得到的命令和他在汉中时一样,都是据守不失。 洛阳不是郭嘉的属地。 洛阳谁都可以去占领。 尽管袁绍和曹cao入驻洛阳摆出一副挥军西进的态势,可说到底,对方没有还没有攻打关中。 郭嘉,曹cao,袁绍,都是汉臣。 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战争,不能轻易开启。 还有一个理由是张辽顾忌所在。 洛阳有不下二十万的兵马,而他只有区区三万。 整个关中也只有郭嘉八万兵马。 军事力量对比是悬殊的,如何应对都必须交由郭嘉来做决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