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归之路_第二百零四回 辩(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四回 辩(二) (第2/2页)

将仁与法结合起来,开创了自己独立的学说,并且以此为自己的政治路线,这才让楚国继往开来。

    楚国能够在几代一步步鼎力强盛,苏无极也功不可没。由于苏无极父亲与苏无极实行了相同的政治路线,触碰了许多利益集团,从而爆发了许多战争。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这才有了苏无极常胜将军之名,没有所谓的想打战争就能够打战争的将军。

    在神夏大陆,自从人类脱离的蛮荒时代,建立了社会与部落,再从部落到宗派,从宗派到宗室,从宗室到国家,天底下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战争。

    楚国这般鼎力强盛,不是一代的努力,不是君王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名名楚国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心中有一颗无上的爱国之心,集体主义之心,君君臣臣之心,所以楚国才能够在晋国与西月之国衰落的同时,依旧鼎力强盛。

    在神夏大陆的今天,楚国完全可以说一霸天下。本来这神夏大陆有许多大国,但是近代以来,只有三个国家可以称霸天下,被楚国研究历史的学家们称作“三霸时代”,而如今,月之国,那一个女性为天的帝国没落了,内部分裂,这晋国也在摇摇欲坠。

    听闻了这一席话,这一下,苏无极更加相信这一个人绝不是这一个世界的人,开始对赵羽天从尊敬到崇拜。

    不过,苏无极怎么又知道赵羽天崇拜他的文采的呢?

    相互学习,相互崇拜,他们都是智者。

    苏无极不是年轻小孩,不会被赵羽天三言两语就改善自己的许多观点,例如赵羽天所说的“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法律第一”,苏无极对这一句话就不怎么认同,比如这打仗的时候,怎么能够时时刻刻坚持法律第一?如若一名大将对待他手底下的将军是完完全全按照军法第一按部就班,那么这一名大将就可以不用打仗了,早就是一个众叛亲离的结果。

    试想一下一名大将对于打了败仗的将军,就依法治军,那么这如何能够得人心?统帅如何能够凝聚将心,千军易得,良将难求,仅凭一场败仗就轻易治罪,那么有多少将军给你治罪?一万个人之中出得了一位将军,依法治罪把将军都杀死了,还未打仗,先折自家羽翼,还期盼得胜而归?岂非痴人说梦?

    在战争之中,士兵犯法必究,将军却为什么能够法外开恩?是一名优秀统帅的,都明白这个道理。

    苏无极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战争既然不能得胜,政治路线又如何延续?

    苏无极内心有这一杆秤,自然不会都认为赵羽天说得全对。

    这一些,他并没有说出来。

    苏无极知道中赵羽天恐怕当时说这些的时候,并没有想得太多,既然是谈笑风生,其中自然就有纰漏。

    谈笑风生,谈笑风生,怎么可能面面俱到?

    苏无极整理了赵羽天方才所说,得其精髓荟萃,抛其纰漏误言。

    “那么这晋国的国君几乎没有一件事情是他办好了的,为何这晋国还没有乱呢?”苏无极开始诘难赵羽天。

    这诘难是必须的。

    赵羽天轻轻吃了一口桂花糕,又为苏无极亲自斟了一杯酒,笑道:“有其三,其一,下层守善百姓怀念赵氏家族祖父恩义,不想叛乱。当初乃是赵氏家族牺牲了所有族人才从魔族手里保住晋国疆土,让百姓重获光明。守善百姓都是感恩戴德的,朴实的老百姓念及先贤恩德,有志之士向往当年赵氏仁政,内心是不愿叛乱的,这是内部因素,此其一也。

    南面楚国强盛一时,一旦叛乱,楚国必定趁虚而入,这一点苏兄想必也一定明白,然而晋国有能之士不想当楚国的附属国,依旧想要与晋国平起平坐;晋国西面有两面三刀的赵国,自然又不得不防备其偷鸡摸狗;西北有不明大义的东月之国,若乱,正中东月之国下怀;一惧楚国,二忧赵国,三防东月,这是外部形势,此其二也。

    晋国发生自下而上叛乱,没有一个主心骨,必定分裂,晋国就由大国变成小国,只留下楚国一霸,这不是光明教廷想要瞧见的,所以光明教廷这些年间暗中帮助晋国维护统治,即便手段极其残忍恶劣,就导致了今天晋国虽摇摇欲坠,但却没有沦为真正的乱世,此其三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