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公主复仇记(24) (第2/2页)
亚瑟.凯特沉默了,亚瑟.王迅速对前因后果进行判断。然后向亚瑟.凯特点点头。 “好的,薇薇安公主。” “亚瑟.凯特,你带他过去吧。” “好的。” 亚瑟.凯特和亚瑟.王离开薇薇安公主的帐篷。 “公主为什么要这么做?” “薇薇安公主,绝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复仇只是她的一个借口,能够争取到王位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这么做正确吗? “正确不正确并不重要,最后胜利的人才能诠释正义。” “公主为什么让你离开?” “她身边的男人太多了。” “什么?” 亚瑟.凯特没有听明白亚瑟.王的笑话。 “她可能觉得我在梅林总指挥官那里的作用比在他这里大吧。” 是不是呢?女人的心思最难猜,亚瑟.王也不知道。 亚瑟.凯特和亚瑟.王到了梅林总指挥官帐篷时,看到梅林总指挥官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凯特,你们过来了?” 亚瑟.王听出了里面的问题,看向亚瑟.凯特。 “我最早跟随的就是梅林总指挥官,也是他将我推荐到菲利普亲王那里。” 亚瑟.王听了亚瑟.凯特的话,明白了一些事情的前因后果。 “凯特向我推荐你,我也认为你的建议非常的好,就向军团长把你请过来,你不会怪我们没有提前告诉你之罪吧。” 梅林总指挥官的语音是平和的,眼神中带着诚恳。 “不会。” 亚瑟.王对在梅林总指挥官这里做事并不反感,只是不适应。更喜欢做的事是躲在幕后策划。 “亚瑟.王,你的名字很特别。” “哦,爸妈给起的,挺奇怪的是吧。” “嗯,有点。还是说正事吧,如果劳伦斯来夜袭,我们防守没有问题,但我感觉就这么防守也不是个办法。” “的确,只有将利益最大化才行。” “利益最大化?” 梅林总指挥官对这个词并不太理解。 亚瑟.王对这个词也仅是明白一点点。
“如果他来打我,那我们可不可以去打他们。” “这个想法很好,可是我现在手上没有可用之人。” 梅林总指挥官说的到是停可怜的。但亚瑟.王却疑惑的看着他。 “军团内还有劳伦斯的人,我担心会有人去告密。” “看来你这里是余毒未清啊!” “嗯!所以我需要你带着我的人,在劳伦斯夜袭的时候,你们也去。” “给我多少人?” “五百个人。” “对面有多少人?” “上万了。” “你想我带上百人,去夜袭上万人,有可能吗?” “你说有可能吗?” 梅林总指挥官并没有接亚瑟.王的话,而是反问了一句。 亚瑟.王被梅林总指挥官的反问问住了。认真反复的想着这件事情的可能性。 “非得我来做吗?” 亚瑟.王看着梅林总指挥官。 “我觉得非你不可。” “好吧,我做。那五百人呢?” “你在这里等着,我去给你准备。” 在梅林总指挥官走后,亚瑟.王向亚瑟.凯特询问。 “可信。” 亚瑟.凯特用两个字和坚定的眼神让亚瑟.王信服。 亚瑟.王在仔细思考着反劫营的策略。 “五百人肯定是白给,得让那个大家伙出手才行。” 在亚瑟.王思考的时候,梅林总指挥官回来了,看到沉思中的亚瑟.王,并没有去打扰他。 在看到亚瑟.王的眼神明亮时,才告诉亚瑟.王军队已经组织好了。 “我们现在过去吗?” “是的,天不早了。” 亚瑟.王这才注意到外面的天已经黑了。 “凯特,你回去保护公主吧。” 亚瑟.凯特看着亚瑟.王,离开梅林总指挥官的帐篷。 亚瑟.王和梅林总指挥官离开帐篷,离开驻军,在外围的一个树林中,五百余人已经等候在这里。 “小布,你带着人听亚瑟.王的调派。不管这边乱成什么样子,你们都要同心协力,将对方的军营攻破。” “好的,总指挥官,保证完成任务。” “亚瑟.王。小布是我信任的部下,他会全力配合我的。” “好的!” 亚瑟.王对于梅林总指挥官的安排并没有提出意义。很简单,如果现在的亚瑟.王自己带这500人,能够带的起来吗。 亚瑟.王拿着自己的”断罪”剑和亚瑟.王站在树林中,看着暴风军团驻军的方向。 “你的剑很特别?” 小布看看亚瑟.王的剑,又看看自己的制式军斧。 这把剑名为“断罪”,为什么这么叫,我也不太知道。 小布点头,对于亚瑟.王的解释并没有怀疑。 天空中Y云挡住了月光。暴风军团的前方似乎有东西在晃动。当夜袭的人靠近暴风军团驻军时。暴风军团军营内灯火通明。 “那里开始了,我们走吧。” 亚瑟.王和小布率领着五百名暴风军团战士绕行冲向王军军营。 王军军营内也是一片黑暗。但和暴风军团驻军军营不同的是在王军军营门前坐着几个打盹的守兵。 暴风军团的五百马队在守兵发现前就已经冲到了近前。这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妇人之仁了。小布率先取下一名守兵的首级,其余士兵也都纷纷将守兵的首级取下。 王军军营的营门没有关闭,似乎是为了等待夜袭的人回来。可惜的是夜袭的人没有等回来,等回来的倒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杀神, 暴风军团的五百勇士杀入王军军营后,连续的左突右撞,打乱着王军在军营内的布防,让军营内留下来的士兵不能组织起对突入者的有效拦阻。 亚瑟.王知道既然进来了,就不可能就有善了一说,顺手抄了一把未燃尽的火把,把王军的军营给点了起来。 “大伙照着办!” 小布高声吆喝中,也抓了一根火把,开始将王军的军营点燃。 践行:知行合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