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惊照物  (第2/2页)
店门之上的那面照妖镜!    从镜中反射,曾品正看到了饺子店对面的铺面。    他再回头侧脸去看,那是一家买绸缎的小布庄,只有两家铺面,扁额上写着“红袖布庄”。    曾品正没再学着阴十七那样侧身去瞧两边的饺子店与红袖布庄,毕竟已经看到了阴十七侧身对着饺子店照妖镜里反照出来的景象。    阴十七也是看够了,没有理会走近她左右侧两边的叶子落与曾品正,她抬头看向红袖布庄二层阁楼上的那两扇窗棂都大大敞开的窗台。    曾品正注意到了饺子店的照妖店,叶子落也是注意到了。    可这样的照妖镜实属平常,各府各州各县,还有村庄,许多民舍房屋门顶上都会有这么一块镜子,用来避灾挡祸,祈求安平康顺,就跟贴门神差不多个意思。    而照着明吕妻子的话来说,明吕自碎尸案结案,便连续做了十三年的恶梦。    不管恶梦是不是缘自于明吕心中的结,大概会在饺子店门前挂上这么一块照妖镜,也就是为了求个心安罢了。    但见阴十七抬头看对面红袖布庄阁楼上开着的窗台,叶子落也跟着看了过去:    “你在看什么?”    这句话一问完,便得到江香流在旁的一个点头。    他也很想知道阴十七到底是在看什么!    阴十七抬手指向红袖布庄阁楼那扇窗台,解答道:    “我站着的这个位置是肖大官昏过去之前所站的地方,侧着身,往饺子店那边看,无需多抬头,眼便能看到饺子店门上那一块照妖镜,从照妖镜里,我看到了这一扇窗台,也就是说……”    曾品正接下道:“也就是说,肖大官在被吓得昏厥过去之前呆呆盯着看的地方,就是这一扇窗台!”    阴十七并没有被曾品正打断接话的不悦,她点头道:    “对,那么当时肖大官看到这一扇窗台,到底为什么会惊怕到昏厥?又或者说……肖大官透过窗台还看到了什么?”    叶子落道:“红袖布庄的这种窗台很平常,没什么特别,或许肖大官是看到了那会窗台里有什么人或什么东西?”
    曾品正道:“我赞同叶大哥的说法,窗台本身没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说它没什么地方让人觉得与众不同,重点应该在窗台内的人或物!”    阴十七没有反驳,她觉得叶子落与曾品正说得有道理。    除却窗台本身,确实是窗台内的人或物更为可疑。    只是那个时候,恰恰在那个时间点,肖大官到底透过了照妖镜的反射看到了什么呢?    江香流听得有点乱,一时半会没能理清楚阴十七三人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直站在路中央愣。    阴十七的步伐一移开,略走动思忖起来。    曾品正也站到肖大官所站过的那个位置,侧身盯着照妖镜里反射出对面窗台的景物。    可盯着半晌,他也没能察觉比阴十七更好的结论,或现更多的线索来。    就在这个时候,阴十七突然拉着比她高出足足一个头的叶子落站到肖大官所站着的位置上去,急声交待道:    “叶大哥,你仔细看看,看看从照妖镜里看对面窗台,能否看清楚窗台里的物什?”    叶子落点头,真的照阴十七认认真真看完后,他道:    “能看到对面窗台阁楼里有一座屏风,那应该是一个座屏,只看得到屏风顶端,下面却是看不到,不过该是座屏没错。”    屏风?    还是座屏?    屏风一般是用于隔开或遮挡的用途,那会肖大官看到的屏风顶端是不是看到了什么?    曾品正看着阴十七抓着叶子落忙活,又让叶子落仔细观察了对面阁楼窗台内的物什,他再看了看叶子落比他和阴十七高出的那足足的一个头,他才有点明白过来了。    没错,身高不同,能看到的风景也是不同!    他与阴十七都太矮了些,即便站到肖大官同样的位置上,看到的东西也必与肖大官看到的略有不同。    但叶子落不一样。    叶子落与肖大官个头差不多高,他们在同样的地置上,同样的角度下,同样的视线中,看到的东西必然也是相同的。    只是还有一点不同。    那就是肖大官看到什么东西以致昏厥过去的时候,这会已整整过去一个时辰有余的时间。    也就是说,这个时间差在对面阁楼里所生的变化,也是多少有的。    那么在这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化中,叶子落还能看到与肖大官同样的景象么?    他不能保证,阴十七也无法断定。    曾品正所想到的,听了叶子落回答后而陷入沉思的阴十七也想到了:    “看来我们得去拜访一下对面的红袖布庄了!”    曾品正已然对江香流问道:“对面红袖布庄的老板是谁?”    江香流虽搞不清楚状况,但这个问题他还是能回答的:    “红袖布庄是清城卫家的产业,东家是卫捕头的父亲卫濂,卫濂也就是当年彻查并破了碎尸案的卫老捕头!”    虽然现今卫濂已不在衙门当差,但他在衙门里当差的时候,名气除了响亮,也甚得人心。    所以即便现今卫濂不再当捕头,而是他的儿子卫海当了衙门的捕头,这清城里认得卫濂的人也大都尊称一声卫老捕头,喊卫三爷的人反而不多。    卫家在清城也算是底蕴颇深的一个大族,在卫知县未考得功名并回清城当知县之前,卫濂这个清城衙门的捕头算是卫家最大的官了。    后来卫知县辗转回到清城任父母官,卫海也长大成人,卫濂便退了下来,换卫海到衙门当差。    没有靠卫知县这个伯父,也没有靠卫濂这个前捕头,卫海进衙门是从快手一点一滴做出成绩,慢慢升任到如今的捕头。    对卫海这个儿子,卫濂也素来是称赞有加。    曾品正道:“没想到卫捕头竟还是土财主家的阔少爷!”    叶子落也道:“看卫捕头的做派谦和,待人有礼,处事得宜,倒真没想到竟是出身富贵!”    阴十七最后下决定:“既然是卫捕头家的产业,那我们就顺一下东风吧!”    →_→谢谢夜下幻想的打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