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刷子的胜利  (第1/2页)
    牵涉到民族荣誉,大部分民众都不能理智对待。    上世纪初,华夏面临欺压时,首相登高一呼,便是亿万人景从。    在民众心里,那位首相就是完人,好像从来没有犯过错。只用了短短数十年,华夏就能从一个贫弱混乱的国度,变成能单独和整个西方相抗的强国,历史上也没出现过这样的人。    沈哲找来那段历史研究时,同样无法理解。    他的经历已经很离奇了,或许那位只留下黑白影像的巨人,也是从某个更先进的时空而来?    文联几位大佬预测的没有错,当媒体曝出韩副主席的采访后,国内马上一阵喧哗,七嘴八舌开始议论。    “海伦的故事我也看过,特别励志!”    “去年就读过那本书,不过当时以为是翻译过来的,没注意作者。”    “没看过,真的那么神奇?”    “楼上去买一本吧,这种正能量的书,看看没坏处,一定会刷新你对人类的认识。”    “是唉,原来我还以为是真实的故事,今天专门重温一遍,原来是桃花岛主写的小说,不过真的值得一读!”    “同上!”    一边倒都是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赞美,没听说过这本书的读者,很多都赶到书店去找。    华夏青年出版社的魏主编带领一帮编辑,开动了印刷机。    没有人对加班的事情叫苦,从外界的讨论热潮看,这本书将迎来迟到一年的销售热潮,奖金会很丰厚。    就在这时,一位女孩接受《长江晨报》的专访,再次给火爆的舆论添上一把火。    “我叫姜颖,大家想知道我的故事,可以从去年中海新闻上找到。”    “今天我接受这次专访,主要是想感谢一个人。”    “他就是大家称为岛主的一名中海作者,我的家乡人,可惜我不知道他是谁。”    “当我对生活完全绝望的时候,我的母亲给我读了一篇他的故事,当初以为世上还有一位更不幸的女孩陪着我。现在知道上了岛主的当,原来只是他想象中的一个故事,但我还是要感谢他。”    “母亲没有失去我,现在我每天都能陪着她,虽然是被病情逼的。”    “我依然看不见,但那有什么关系呢?”    “我能听到母亲的声音,甚至厨房里炒菜时油花的爆裂声,生活还是美好的。”    “每天傍晚母亲牵着我到草坪上散步,邻居都会笑着和我打招呼,孩子们好奇的打量我。是的,我看不见,但我能感觉到那些孩子歪着脑袋看我的可爱模样。”    “母亲给我读各种文章,还有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我没有被抛弃。”    “但我手边一直有一本书,去年出版的时候母亲就买回来了,我无法自己阅读,但最爱它!”    “最后,容许我调皮一次,帮岛主先生打个广告,听说皇家文学奖要提前举行,大家把票投给他吧?”    ……    《长江晨报》的报道马上被国内大小媒体转载。    当初报道过姜颖事件的报纸,再次翻出以前的文章,重新放在头版。    几家电视台联系到姜颖的母亲,想专门为姜颖做一期直播访谈,却被坚决拒绝了。    她不想女儿再被外界打扰,之所以接受专访,也是对女儿向作者表达感谢的想法比较赞同。    “故事也能拯救生命?”    “楼上不了解内情,翻翻当时的新闻就明白了,我怀疑岛主当时就是受了姜颖事件的启发,才创作的这本书。”    很快有人找到那期《华夏青年》。    发行日期和姜颖事件几乎同期发生,这下大家都相信了这种说法。    ……    钟离也没什么节cao,命令出版社加班加点,直接加印一百万册。    市场部和发行渠道也爆发了,提前两天在全国完成铺货,趁这次新闻热潮大搞炒作。    当天就销售50万册,随后有所减缓,但依然每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