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解缙死的真不冤枉  (第1/2页)
    铁铉也是满脸沉思的离开了大本堂。    他是一个能臣!    非常的有手段,有能力。    知道非常之时,要行非常之事。    靖难之役的时候,铁铉和盛庸两人在济南城下尽力抵抗燕军。    使朱棣攻济南三个月不得。    后来铁铉更是用诈降之计,险些杀了朱棣。    朱棣大怒,准备用大炮轰击城内,铁铉用将朱元璋画像悬挂城头,又亲自书写大批朱元璋神主灵牌,分置垛口,使得朱棣不敢再炮轰济南。    要不是后来姚广孝建议朱棣绕开济南。    也许,靖难之役的结局会走向另外一个方向。    总的来说,铁铉不是一个死脑筋,只知道读书的迂腐之人。    他和方孝孺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心中有自己所坚守的道义,以及忠于君王。    哪怕你朱棣也是皇室子孙,是朱元璋的儿子,是大明的皇族。    但是你造反了,那就是反贼!    他和方孝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可以为了达到目的儿不择手段。    只要这些手段可以帮助获胜!    “之前听闻这位三爷刻薄顽固,性情暴躁,还不爱读书。”    “今日一见却与传闻中的大不相同。”    “刚才所说的先不论对错。”    “单单是他这个年纪能够有这份目光和见识。”    “就已经远远的超越了其余的皇室子孙。”    “看来,得找個时间和这位三爷好好的聊一聊。”    铁铉心中暗道。    在他看来,无论是朱允熥还是朱允炆都是朱标的儿子。    虽然两人都是嫡子。    但是,真要论起来,朱允熥嫡子身份的含金量要远远的超过朱允炆。    毕竟朱允熥的母亲常氏才是最一开始的太子妃。    朱允炆只能落个名义上是嫡子。    他母亲吕氏一开始只是个侧妃罢了。    铁铉心中的砝码,还是稍稍的偏向于朱允熥。    嫡庶之分在历朝历代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尤其是在臣子们的心中。    无论嫡出的是第几个孩子,只要占据嫡这个字,这个身份。    继承大统的话,就是名正言顺。    庶出的,就算你是长子,也没资格。    铁铉和方孝孺两人走后,刘三吾见时间差不多,也就结束了今天的讲课。    他对朱允熥所说的完全不同意,一点都不同意。    刚才要不是皇爷在。    他早就直接反驳朱允熥。    “三爷见识和学识都很不错。”    “就是想法有点危险,稍不注意可能就会把大明带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相比之下,二爷则是要稳当的多。”    “平日里谦虚好学,对待臣子也是尊师重道,礼贤下士。”    “是一个守成之君!”    刘三吾看着正在向齐泰、黄子澄两人道别的朱允炆,心中给出了评价。    他也看重嫡庶之分。    但是,眼下朱允炆的母妃吕氏是太子妃。    朱允炆也是嫡子。    所以,即便是朱允炆继承大统也说得过去。    刘三吾也能够接受。    想着这些,刘三吾低着头走出了大本堂。    齐泰和黄子澄两人和朱允炆寒暄了两句后也笑着离开。    两人对视了一眼,身为多年好友,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随后,两人朝同一个方向走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