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百一十六章、借刀杀人  (第1/2页)
    李崇进死了。    不知是不是上苍也对他的结局有了怜悯和同情,瓢泼大雨,在西夏境内接连下了三三夜。    然而讽刺的是,百姓们没人关心李崇进这位年轻皇帝的死,而且张开双臂,仰首望,尽情的在雨幕中欢呼雀跃,奔跑呐喊。    长年风沙漫的大西北,多少年不曾下这么一场大雨。    “在权利面前,亲情也如茨不堪一击么?    你到底是个怎样的女人?”    革达革旦看着梁太后的背影,若有所思。    国不可一日无主,李崇进死了,梁太后害怕手中江山不稳定,在李崇进的葬礼之后的第二,就颁布了诏令。    扶持了西夏李氏皇族比较弱的一个旁支,从中选拔了一位五官俊秀的孩子做了新皇。    值得一提的是,那孩子,不过五岁而已。    然而即便如此,只要皇帝还姓李,那西夏的满朝文武,便无一人敢有异议。    就连背地里颇有微辞却还没来得及蠢蠢欲动的领一支力量颇大的皇族分支,当家人一夜暴保    这样一来,心中稍有想法的人顿时熄灭了各种念头。    其实,在西夏饶心里,对梁氏的女人有种发自内心的敬畏和恐惧。    近数十年来,西夏的江山都是由大梁太后和梁太后把持,一不二。    虽然在才干和谋略上比起姑姑大梁太后,梁太后无法企及。但若论狠辣疯狂,两个大梁太后也不及她。    再加上,近日来,王庭突然出现的,如同从而降一般的数千名金衣银甲的彪悍武士,更加让人心生恐惧。    即便少数几个官员知晓革达革旦的来历,也不会外泄,因为他们都是革达革旦忠实的信徒。    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梁太后依旧倚坐在珠帘后的软榻之上,论及奢华程度,远超大宋和辽国。    五岁的皇帝正在趴在宽大柔软的龙椅上流着哈喇子,呼呼大睡。    下面的文臣武将,一个个垂手肃立,噤若寒蝉。    “国师,辽国的使者,已然驱逐了么?”    “嗯,回禀太后,按照您的意思,将辽国使臣耳朵割了去,还有一封答谢耶律洪基赐美酒的国书,还有邀请他们参加我大夏新皇登基大典的帖子。”    革达革旦从容一笑,缓缓答道。    “嗯,很好!给其它国家的请帖,也一并发出了么?”    “是的,同时派出了多位使者骑乘快马送出的,除了给大宋的,您先前不是,给大宋的先不急,您要亲自过问么?”    “嗯,大宋边军向来不好惹,如今又出了西门庆这个厉害角色。若不是这些年来受耶律洪基老贼蛊惑,我们又何必跟他们战火不断?    哼,如今这老贼看我们吃了败仗,息炼兵,竟然欲要拿哀家的性命去安抚大宋?真当哀家是个弱女子,好欺负?”    ……    “拟,以哀家的名义邀请大宋朝廷派人参加我大夏新皇登基大典!按照祖制,向大宋称臣,并附送良驹两千匹,牛羊五千头,毛皮一万件…”    “太后!不可啊~还请太后收回成命!”    梁的话还没完,下面突然有位老臣上前一步,高声喊道。    “嗯?张宰相,有何话讲?”    讲话突然被人打断的梁太后眉头皱起,轻声问道。    若是旁人如此,她早就要大发雷霆了,这张宰相,从大夏立国之初就忠心耿耿,一门出了四代宰相,为大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在在大夏地位极其特殊,深受官员和百姓爱戴。    起来,这张家人也是宋人。    张家祖先张元,是个才气冲的人物,在大宋层参加科举考试十几次,无奈年年考,年年落榜,最后对报国无门,对大宋心灰意冷。    当时适逢李元昊立国,初创大夏,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张元和一起落榜,志趣相投的一位好友一商量,既然大宋没有施展才华抱负的机会,倒不如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