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章 怎会如此?(求订阅)  (第1/2页)
    第292章怎会如此?    大乾立国百年,地方上兼并土地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    随着人口迅速繁茂,失地和无地的百姓数量越来越多。    不仅只是佃户的数量疯狂增长,就是隐户也是迅速暴增。    但凡有个天灾人祸,就是流民遍野的惨状,想要吸纳流民真的很容易。    当然,此时大乾朝廷的威严还在,地方官府衙门的威慑力也不小,暂时还没有出现大面积民不聊生的状况。    至于流民,但凡世道或者天气转好,就会迅速消失,好像之前根本就没有出现一般,官府和朝廷也不会太过深究他们的去向。    这就给了忠顺郡王暗地里吸纳人口,悄然送往外海济州岛提供了便利!    只是,单纯的流民和流民家庭,管理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老实肯定相当老实,毕竟能有一口吃的,还有田地可以耕种,就算是外海的田地,那也是长粮食的地儿不是?    可没有经历过组织训练过得流民,真的就只剩下老实勤奋这两个优点了。    这导致忠顺郡王府开发济州岛的效率,只能说相当一般。    这还是王府提供了所有农具和种子,以及各种生活以及生产物资的前提下。    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同样是外派出去的农夫,贾环手下的那块地盘,开发速度和效率就要快得多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事实上,贾环派去的人手更少!    薛家商队和贾环联合起来,手头的海船船队不足忠顺王府所属船队的三分之一,其中半数还是以和高丽贸易为主。    所以,贾环和薛家商队联合起来,能够输送给新领地的人口不多。    到眼下,只有两千出头的样子。    可就是这么点人手,对新领地的开发程度,已经和忠顺王府所派人马差不多了,这样的事实绝对叫忠顺郡王难以接受。    自从知晓消息后,忠顺郡王立即打探消息,想要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结果,自然叫他恍然大悟,然后就决定模仿贾环的行事做法。    其实说白了,没什么新鲜的,贾环派出去的人手,都是在隶属于宁荣二府十四处田庄里,经历过很长时间训练过的佃户。    当然,说佃户也不太准确,而是这些年陆陆续续收纳的流民家庭。    这些流民家庭,经历过组织训练,不仅只是耕种土地,还有修建水利设施等等活计,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组织度。    将他们陆续派遣出海,在土地开发的速度和效率上,自然更快了。    不仅如此,他们对贾环的忠诚度,以及凝聚力,都不是刚刚收纳的流民群体可以比拟的。    甚至,就是战斗力都经过了锻炼,比起大乾地方已经腐朽破败的地方驻军,并不差多少。    忠顺王府知晓这些后,相当的震惊!    他们肯定没有想过,城外的田庄竟然还有这样巨大的功效。    作为堂堂郡王,手里掌握的田庄数量,尽管比不得荣府,却也是和宁宇不相上下的。    最关键的是,王府在其余地方,还拥有更多的田庄!    宁荣二府就不行了,影响力终究有极大限制。    就算鼎盛时期,也就是在边关地域设立了庄子,在老家金陵那里,却是只能设置祭田。    倒不是没有银子购买田庄,而是担心后辈子孙无法掌握!    另一方面,也是不想引起皇室的特别关注!    见贾环派出去的人手能力和效率都相当不俗,忠顺王府自然开始模仿。    只是时间太短,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罢了。    忠顺郡王面对这样的局面,也是无可奈何,有时候和手下心腹商讨之时,不由连声感叹:“贾环那小子,对手里资源的利用效率,太高了点!”    “以后隶属于王府的田庄,全都要向这家伙学习,就是济州岛那边新开发出来的田地也不例外!”    只有对贾环掌控下的田庄了解越详细,才能知晓贾环手里拥有的资源多么惊人,利用效率又是多么的叫人羡慕。    单单就是田庄出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贾环手里管理的任何一家田庄,都比得上旁人的两个相同规模田庄,甚至更多也不算夸张。    不仅仅只是种植稻米和小麦,还有鸡鸭鹅这样的家禽,以及猪牛羊等等牲畜出产,相当的夸张。    可以说,贾环手下的田庄,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更多,而且生活质量也一点都不差,这才是真本事。    总之,单单从田庄管理模式上,忠顺王府与之相比,屁都不是!    经过忠顺王爷和心腹的仔细研究,越发察觉贾环的管理才能相当不俗。    最后的总结就是,贾环绝对是一位文武双全的难得人才!    若非手里资源严重不足,根本就不需要和忠顺王府合作,单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