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22 卢生  (第1/2页)
    三国领主:开局自投巨蟒口中初入022卢生天光如水,月光如镜,一片清辉皎洁。    李渔就着月光,打开卷轴。    约莫数息,卷轴忽生光亮,似月儿影印其上。    下一瞬,光亮裹向李渔。时空流转,周遭已然变了模样。    他坐在官道旁的一棵大杨树下,眼前不远,是一处村落。    小桥流水,桑榆人家。    时至夕食,炊烟袅袅。    李渔环顾四周,有牧童坐牛背、农夫荷锄归,好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    令人心生向往,欲从之而不返。    “:居‘[卢生]界’时限:2天23时59分。”    仅限三日?    李渔本有些放松的心情,立马紧张起来。    他对[月光卷轴·卢生]早有判断。    的描述——“蝶入枕,亦或误作庄叟”,有庄周梦蝶、一枕黄粱的即视感。再联系那“卢生”二字,李渔确定[卢生]便是《枕中记》的故事世界。    《枕中记》,说的是一位卢生,在甘阝单阝客店遇道士吕翁,自叹穷困。吕翁取青瓷枕让卢生睡觉,这时店主正在煮饭。卢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店家的饭还没熟。    李渔来到这方世界,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寻找卢生。    《枕中记》的故事,发生在甘阝单阝城,卢生是城中过客。眼下去甘阝单阝城,大概率是找不到人。    而将他丢在此处,非甘阝单阝城,应该是有一番计较的。    李渔起身,准备去前面村落里打听一下消息。    才迈出一步,就停了下来。    他这一头短发,若是直接走过去,怕是会被误认为逃跑的囚犯。    李渔转过身子,躲到树后,从中取出“青铜卷刀”,将自己的毛寸头乱割一气。然后又拿出漱口用的砖粉擦口唇,使之发白泛青。    最后朝地上一滚,泥污、草屑粘了一身。    就这他还不满意,抓土擦起手臂、脚踝,还拍了拍脸。    待指甲盖里都塞了黑泥,李渔这才满意,起身收起铜刀、砖粉,乱步走向村子。    《枕中记》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开元七年,唐玄宗在位时期。    唐玄宗也就是戏文里常说的唐明皇,开元七年,即是公元719年。    正值著名的“开元盛世”,乃是唐朝的鼎盛时期,“救时之相”姚崇与“金筷表直”的宋璟同治于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乐、路不拾遗。    当然,此时也不是太平年景。    开元五年七月,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    同月,置天兵军于太原,集兵八万,以防铁勒作乱。    开元六年二月,诏移蔚州横野军于太行山北,屯兵三万,以防突厥。    国事如此,民生也难得真正的“忻乐太平”。    李渔走近村子。    他那一副落魄潦倒的模样,很快就引起了乡民们的注意。    有几人拥着一位长者迎上来,打问情况。    李渔说他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穷酸秀才,自京城返家时遭了贼灾。钱物全被抢去不说,人还被羞辱,削冠剃发、如遭髡刑。    他无颜回乡,便在荒天野地里流荡。今日饥肠辘辘,实在难捱,才来村中乞食。    长者正是此地村长,听李渔叙说遭遇,也觉可怜。看他虽然狼狈,但皮细rou嫩不似江湖草莽。    又问些话,回答也是有章有据,是个有才学的。    村长放下心来,带李渔回村,先沐浴一番。    而后李渔换上新衣、裹上幞头,才出得房门,就得了村长满口称赞——“如玉公子”、“卓卓郎君”。    酒馔都已备好,村长引着李渔入席。    有汉末数次“吃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