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与五姓七望的交锋  (第1/3页)
    “崔兄,见字如面。”    府里花园中的凉亭内,李怀安看着湖水,想着一会儿送去崔府的名帖上要写一些什么内容才好。    “若秋,名帖是这么写吗?”    李怀安开了一个头,才想起来唐代名帖的格式问题,转头询问李若秋关于大唐的名帖是个什么样的格式。    毕竟,他也从来没有写过这个玩意儿。    要不是因为感觉新鲜,想要尝试一下。    今天也不会特意选在花园里写这么一份请人的名帖。    一旁端坐在石桌前,执笔等着下文的李若秋闻言,轻声解释道。    “郎君,一般请人的名帖,是有范文格式的,然后在中间部分位置将邀请的人名,原因,有什么事情,地点一类的事情说清楚就好了。”    李怀安皱眉,摆了摆手。    “算了,还是我将具体的内容告诉你,由你来斟酌着写一下吧。”    写个请帖太麻烦了。    不像现代社会,有事发个微讯,实在不行再打個电话,再不行发个视频,一切就都可以搞定。    哪有古代这么麻烦。    “好,那奴家就为郎君斟酌一下,等写好以后,郎君再看一下。”    李若秋听到李怀安的话,也不推脱,答应下来。    倒也习惯了。    本来往日里这些事情,也都是她来代笔的。    今天要不是郎君突然来了兴致。    这一份送去崔府,递给崔玉的名帖,也会是她独自来完成,然后再让李怀安看过一遍后,就可以送出去了。    “好,你先写吧。”    李怀安将要写的内容大概给李若秋说了一下,就不再管剩下的事情了,将注意力放在了凉亭下边湖水里游荡的鱼身上。    吃着一些从长安城果脯铺子里买回来的果脯,逗着湖水里的鱼。    在不逗一下的话,估计天就冷了    ......    “郎君,奴家写好了。”    “郎君可以看一下,有什么需要奴家更改的。”    不多时。    李若秋停笔。    拿起名帖,吹干纸上的墨迹,来到李怀安的身边,将名帖上的内容念了一遍,又将手中的名帖交给李怀安过目了一下。    “不错,就这样挺好的。”    李怀安看完后,很满意,合上名帖,交给一旁侍候的女婢桃花。    “桃花,你找几个随从跟着你将这份名帖送去崔府。”    “记得,一定要告知清楚,是交给崔玉的。”    将名帖交给女婢桃花,顺便特意嘱咐了一下。    对于清河崔氏在长安城的崔府,他也就只认识崔玉,这名帖要是交给长安城清河崔府里的其他崔家人手里,也不知道会不会石沉大海。    所以,自然要嘱咐女婢桃花一番才放心。    “郎君,奴婢知晓了。”    “奴婢一定会将郎君的名帖亲手交到崔玉郎君手里,或者崔玉郎君的夫人手里......。”    ......    第二日。    鼎香楼。    李怀安和崔玉再一次约在了这一座长安城著名的酒楼里见面。    两人能在第二天见面。    全赖昨日正好是崔玉休沐的日子。    按照大唐律例,朝廷官员除正常固定的四十一天节假日以外,朝廷官员还规定了每一旬可以休旬假,也是属于强制性休息的假日。    在这期间,朝廷官员,不用处理任何公务,不用上朝,不用在班。    除了这些节假日。    大唐朝廷的官员还有一些关于神仙诞辰的节假日,再加上皇帝诞辰放的假。    在唐朝当官,一年下来少说也要有一百多天的休假。    唐朝的官员,与后世那些朝廷官员相比,简直幸福的要死。    就算是放在现代社会,这种级别的假日,那也是不遑多让的存在。    而这两天崔玉正在休旬假,老实的在家里陪夫人,培养夫妻间的感情,好为家族壮大努力,添丁进口。    女婢桃花才会在昨天很顺利的将名帖在崔府交给崔玉。    而崔玉也才会很快的拿到名帖后,尽快的回复了李怀安,然后两人约定好了今天见面的地点,鼎香楼。    ......    依旧还是上一次的包厢。    在李怀安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