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186 不甘心的高藏  (第2/3页)
。    这倒不是他过于功利,而是从古至今孩子都是维系夫妻感情最重要的因素,甚至还要在感情之上。    ……    又过了几日,李世民正式拿出了成熟版的《辽东记事》。    该书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面向普通人的半文半白版,一个是面向读书人权贵官僚阶层的文言版。    为了推广这本书,他还修建了一座印书坊,专门印刷这本书籍。    同时还派出了很多人深入民间,向不识字的百姓传播讲述这些故事。    当《辽东记事》传扬开来,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民间百姓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是这么来的,原来我们也是华夏一脉,原来我们和大唐本就是一家人。    之前李世民施行的免税、分粮等仁政,在这一刻终于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百姓愿意相信《辽东记事》是真实的,民心正在快速扭转。    读书人的感情就比较复杂了,他们很清楚,虽然这本书里说的都是真的。    可从箕子时代就分家了,不论是当年的朝鲜还是现在的高句丽,都确确实实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现在他们说代表的国家被灭亡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辽东记事》完全可以看做是胜者对弱者的怜悯和施舍。    这种感觉让他们很不舒服。    可他们又比任何人都清楚,高句丽亡国已经成为定局,再死守故国毫无意义。    且大唐皇帝也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来吸纳他们,《辽东记事》也可以视作是送给他们的梯子。    用来保全他们的忠义,保全他们的颜面。    如果他们不顺着梯子下来,后果是可以想见的。    是顺着梯子下?还是为高句丽殉国?    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一部分人选择了沉默,顽固不化者只是少数。    ……    权贵阶和官僚阶层则犹如被踩了尾巴一般。    他们中间有利益受损想要搏一搏的,有对高句丽留恋不舍得,也有想借用民意问大唐讨要更好待遇的……    不论是哪种人,cao纵民意都是他们最大的资本。    大唐接二连三的政策,就是越过他们直接收买民心,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之计。    可是面对这些政策,他们又没有办法公开反对。    因为反对就相当于是直接站在百姓的对立面,到时候恐怕他们会被抛弃的更快。    想要从中作梗?    李世民君臣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每一座城池周围都驻扎的有军队,目的就是严密监视他们。    且高句丽并不缺心向大唐之人,毕竟天朝上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    而大唐又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对四夷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尤其是之前的战争中被李世民释放的那些俘虏,直接成了大唐最坚定的支持者。    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青壮,是一个地区的中坚力量。    大唐直接抓住了这一部分人的心,然后让他们去影响更多的基层百姓。    中高层也不缺此类人,以高延寿为首的归附集团,为了表示忠心可是比谁都上心。    尤其是高延寿,被李世民正面击败,后又被他宽阔的胸襟气魄折服,成为他的疯狂拥趸。    先是协助李道宗扰乱高句丽大后方,等打下平壤之后,又积极奔走团结了一大批人安顿地方。    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大唐的各项政策才能顺利施行。    高句丽权贵对高延寿的痛恨,甚至还要在李世民之上。    针对他的刺杀始终没有停止过,最危险的一次箭失离心脏只差了半寸。    陈景恪亲自为他做手术取出箭失。    在手术的过程中,李世民就守在旁边,直到他苏醒还亲自给他喂饭。    高延寿感动的落泪,发誓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半个月后身体稍稍康复,就要拖着病体去工作。    李世民百般阻拦劝说,最后问到了陈景恪这里。    陈景恪检查一遍之后说道:“高将军中箭的部位很危险,但并未伤到内脏,所以伤势并不重,如果小心一些是可以工作的。”    这倒不是谎话,高延寿的伤只是看起来吓人,但因为没有伤到内脏,只能算是皮rou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