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4章 农民,是咱汉家的根~  (第1/3页)
    “天下的人千千万万,归根结底,不过士、农、工、商四者。”    “其中的‘士’,在我汉家主要指武人,而非文士。”    “余下的农、工、商三者,我汉家重农、轻商,对于工匠,则即不重视,也不轻视。”    片刻之后,天子启、公子胜,这对普天之下最尊贵的父子,便如寻常的农民般,箕坐在了路边的田埂之上。    太仆刘舍牵着马车,远远的等候着父子二人。    而天子启,则是趁着这个机会,给刘胜讲起了汉家‘重农抑商’的国策。    “早在太祖高皇帝之时,农为本、商为末的国策,就已经被确立。”    “——对于农本,太祖高皇帝非常重视;”    “为了让藏进山林间,躲避秦末战火的百姓重新走下山,耕作荒废的田亩,太祖高皇帝下令:凡是愿意在官府登记户籍,并从此成为汉家子民的人,都赐予一百亩田。”    “除了一百亩田,还有公士的爵位,一处农宅,以及粮种、农具。”    “因为这些举措,我汉家才得以在秦末战火之后,迅速让天下百姓安定下来,重新恢复生产劳作。”    ···    “但对于商贾,太祖高皇帝却规定:凡是不耕作土地,转而牟取商贾之利的人,都另外记录在一册户籍中,是为:商籍。”    “被录入商籍的人,必须集中居住在官府指定的地方,也只能在官服划定的市集买、卖货物;”    “而且,不能穿丝绸做成的衣服、不能乘坐马车······”    听着天子启平缓的话语声,刘胜只时不时的点下头;    但在听到这最后一句话时,刘胜面上神色却陡然古怪了起来。    转过头,看了看不远处,正身穿蜀锦制成的华服,倨傲的坐在马车内,招呼下人收购米粮的商人;    待再回过头时,刘胜望向天子启的目光,已是带上了满满的错愕。    这?    啊?    解释一下?    “商贾不能穿丝绸做成的衣服、不能乘坐马车的规矩,已经很久没有被提到过了······”    “这是因为当年,先帝想要借助商人的力量,让天下尽快富庶起来,才刻意放纵的缘故······”    略有些尴尬的一声解释,这才让刘胜‘哦~’了一声,随即将望向天子启的目光中,那一抹rou眼可见的讥讽尽数收回。    天子启也随即重整面容,继续说道:“抑商的国策,因为先帝的刻意放纵,而暂时被淡忘;”    “但重农,却永远都不会被忘记,也绝对不可以出现变动。”    “因为百姓,需要耕作来获取食物,朝堂也需要农民,向朝堂缴纳农税,来发放官员的俸禄、军队的粮饷。”    “所以,我汉家最重要的国本,便是农耕。”    “一次大面积的粮食歉收,就足以被称之为:动摇国本······”    “——因为粮食歉收,意味着不能收税,即便是收,也只会收到比过去少许多的农税。”    “而粮食歉收,又会让本就贫苦的农户愈发拮据,再加上商人屯粮居奇,哄抬物价,更会让天下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    “如果朝堂出手干预,就需要花费数不尽的钱、粮,才能让情况稍微好转一些;”    “可若是朝堂置之不顾,那百姓吃不饱肚子、穿不暖衣服,就会对朝堂、对皇帝感到失望。”    “当失望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陈胜、吴广那样的人,就肯定会出现······”    说着说着,天子启的面色便愈发严肃起来,语调倒是带上了些许轻松。    话都道出口,又悠然发出一声长叹,将那杆明显有些发育不良的粟秆,轻轻交到刘胜的手中,又将手轻轻搭上刘胜的肩膀。    “你要记住:农民,是一定要吃饭的。”    “就算不能让每个人都吃饱,也起码要让大多数人,能吃个七八成饱——至少也得吃个半饱。”    “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得到百姓的爱戴,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百姓都会愿意帮你。”    “——因为他们会认为,让他们能吃上饭的,是你这个皇帝。”    “反之,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会失去天下百姓的支持。”    “他们不会在乎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    “他们只会说:自从你坐上了皇位,他们,就从来没有吃上过一顿饱饭······”    说到最后,天子启便测低下头,朝刘胜手中,那杆‘瘦弱’的粟秆一努嘴。    “就如这秆粟一样,仅仅只是一杆粟,却已经足以证明:我汉家的国本,已经被动摇;”    “如果我这个皇帝不做些什么,任由这秆粟苗,成为天下人饥寒交迫的原因的话,那这秆粟,就将成为我断送宗庙、社稷,辜负天下人的证据。”    “即便到了地底下,太祖高皇帝、先太宗孝文皇帝,也会拿着这秆粟质问我:我们托付给你的苍生黎庶,你,就是这样照顾的吗?”    “你,就是这样做皇帝的吗?”    “这秆粟,就是你给我们的答卷吗·······”    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语,自惹得刘胜连连点下头,又暗自将天子启的这番话,都牢牢记在心中。    ——其实这些话,也不需要刘胜刻意去记;    毕竟这样通俗易懂的道理,只要不是个能说出‘何不食rou糜’的rou食者,就都不可能不明白。    但对于天子启能说出这样的话,刘胜也还是感到有些动容。    毕竟在刘胜看来,老爹刘启,应该也是‘rou食者’群体的一员。    对于这个群体的成员,能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刘胜这个农家子弟出身的准储君,实在是有些刮目相看。    再次点下头,表明自己一定不会忘记天子启这番训诫,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