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5章 五哥威武!  (第2/3页)
坐于末席的刘胜,也不由深吸一口气,随即再发出一声哀叹。    ——或许对于后世人而言,脸上多了一道指甲盖大小的疤,并不是什么大事;    若是心性稍稚嫩些的热血少年,甚至还会觉得:脸上有一道疤痕,是非常炫酷的一件事。    但在这个世代,刘非脸上这道不足一寸长的小疤,却被称之为:破相。    而一个‘破相’的人,在这个以貌取人的时代,是很难以正常人的身份生存、繁衍的。    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明白‘破相’,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在曾经,汉室的律法中,有一种惩罚方式,叫做‘黥刑’。    黥刑,也被称之为:墨刑。    具体的刑罚,就是在罪犯的脸上刺字,如‘囚’‘盗’‘夺’‘劫’等,并用墨涂在刚刺好的字上;    这样一来,等伤口痊愈,和伤口一同愈合的墨,就会像后世的纹身一样,伴随犯人一生。    或许有人会说了:不就是在脸上纹身吗?    虽然纹的字不是什么好字,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但实际上,黥刑,或者说墨刑,在这个时代的刑罚顺位,是高于,且远高于死刑的!    在这个世代,绝大多数的人,都宁愿被判处死刑,甚至是腰斩之刑,都不愿意被判处黥刑。    因为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生命,并不是最宝贵的东西;    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名誉;    比如声望;    比如宗族;    比如先祖。    这也正是后世,那些老一辈的人,为什么会那么抵触纹身,甚至刻板的认为纹身的人,都不是好人的原因。    因为经过华夏数千年传延,‘纹身’在华夏文化中的象征,只有两个;    ——被处以‘黥刑’的罪犯,以及不知道‘体之发肤,受之父母’的蛮夷······    至于为什么要说,‘黥刑’是曾经存在于汉律中,则是因为黥刑在内的绝大部分rou刑,都已被先帝刘恒所废止。    取而代之的,是‘髡’‘钳’。    髡,其实就是把犯人头顶的头发剃掉;    而钳,则是用铁箍,束住犯人的脖子。    对于后世人而言,这,就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不就是地中海的怪异发型,和套住脖子的枷锁吗?    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还是那句话: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有很多······    如果‘黥刑’,都不足以说明破相,对这个时代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的话;    那另外一个真实发生在历史上的桉例,显然能更直接的说明问题。    ——凤雏庞统!    与卧龙先生诸葛孔明齐名的庞统,在最开始,并没有得到绍烈帝刘备的重视;    而原因,正是因为凤雏庞统,没有像卧龙先生那样,生一副好皮囊。    虽然最终,庞统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打消了外人对自己丑陋样貌的偏见,但单就是刘备‘不嫌你丑’的态度,就让凤雏庞统感恩于心;    甚至为了报恩,甘愿用自己的死,为刘备赢得了西川,这一块起家的根据地。    而凤雏庞统所生活的东汉末年,距离如今的汉室,足足过去了三百多年······    经过三百多年的思想进步,三国时期的庞统,都还能因为‘样貌丑陋’而不受重用;    就更何况如今,这个尚处于刘汉初期,仍旧盛行‘以貌取人’,信奉‘相由心生’的观念的时代了。    所以,毫不夸张的说:刘非脸上,那道指甲盖大小的小疤痕,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基本不亚于终身残疾。    ——这道疤痕,已经将刘非的政治生命全部葬送!    若不是刘非,是当今天子刘启的儿子、是命中注定的宗亲诸侯,单就是这道疤痕,就足以毁掉刘非的整个人生······    “老五,是我刘氏宗亲的顶梁柱;”    “在皇帝的儿子中,老五,是最先长成的丈夫。”    不知过了多久,久到殿内的氛围,都因为这漫长的沉寂,而逐渐陷入一阵诡静,窦太后一声突兀的低语,才将众人的心绪拉回眼前。    就见窦太后紧紧握着刘非的手,红着眼眶,神情满是庄严的望向殿内众人。    片刻之后,又缓缓抬起一只手,轻轻指向刘非眼下,那道狰狞的疤痕。    “老五脸上的这道疤,是为我刘氏受的;”    “——是替我刘氏的每一个宗亲,受了刘鼻老贼背信弃义的一击。”    “——这一道疤,是我刘氏每一个宗亲,欠老五的······”    “从今往后,如果有人胆敢欺辱、诋毁老五;”    “只要传到我耳中!”    “就别怪我这瞎眼老婆子,不认自己的子孙血脉;”    “像对待叛贼一样,对待姓刘的宗亲皇室了······”    一番暗含警告、训戒,又不乏些许哀痛的话语,惹得殿内众人纷纷站起身;    就连自觉坐回自己位置的梁王刘武,都满是诚恳的起身,和与宴的每一位公子,对窦太后齐齐一拜。    “臣等,谨遵太后诏谕;”    “从今往后,无论何人胆敢欺辱、诋毁皇五子,臣等,都绝不会袖手旁观······”    听闻梁王刘武,以及孙儿们由衷的应答,窦太后终是缓缓点下头;    再度侧过身,望向身旁的孙儿刘非时,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