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第3/3页)
他倒能理解朱麒这般干脆的原因,一是本身他的性格便是直率义气,二呢,还不是银子。
    换来材料,无偿用出,岂不也等于是给他们省了银子,要知道,原本的打算,除了粥饭是朝廷安排,余事皆是要他们出钱出力的。    有人出一分,他们就能少出一分,便如方才何俅捐赠的两万两一般,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方才饮宴之间,张鹤龄已是给他们算了一笔账了,大致算了一番,此次行事的花费。    水泥料子,二三百万斤,砂石大量,皆需他们出钱平摊。    而这些只是头,除去要认购张鹤龄家的那一部分,不足的料子只需各家赶紧捡起作坊生产便可,即便他们的作坊刚办起不太熟练,但成本再高,也不至高的离谱。    拢共算一下,大致也只是千余万钱,合共才一万来两银子罢了。几家再分摊之下,比起以后的水泥收益,不足为道。    真正大头还是安顿百姓的费用,以及要百姓做工的工钱支出。    40里路,可不短,且如今已是十月,他们还想能放个彩,赶赶时间能在年关左右完工。故此,便需要大量的人手。    当然,人手不缺,几万灾民,一万多户,便是一户出一人,亦是不少了,加上帮着维护秩序的老营卫所兵,人手绝对宽裕。    可工钱呢,以一人二十文一日的工钱算,在寒冬时节作活已是极低,而初步以两月为期,合共支出的工钱,便不下两万两了。    故此,何俅先是捐赠两万两,已等于抵了工钱,若是此番材料又全盘捐赠,那几乎让他们无需花费一文,他们怎不乐意。    张仑其实也乐意,可是,他考虑的比朱麒要更多,他更希望的是,钱也不出,事也办了,且丝毫不担名义。    可朱麒一声吼,余者几人也是认同的样子,让他还怎么转圜。    隐隐当着勋贵士子圈子里的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众意难违啊!    既然事已成定局,张仑也只能暗苦着接受了。    勉强定了定心后,张仑露出一丝笑容,道:“便这么办吧,咱们也统一一下想法。看看还有何需要考虑的问题。”    张仑俨然一副要重新做主的样子,张鹤龄不置可否,淡淡的笑了笑。    张仑心中的百转千结张鹤龄不知,但凭猜猜,他倒也能猜出几分端倪。    要知有些事做了,开了头,便也由不得人了,且谁做主,做主了又做什么,可非是想就可以的。    至少,他张鹤龄这一番折腾,可不是让人来给他当家做主了。    又是一番商议,终于事彻底定了下来。    “诸位世兄,不如随张某往城中瞧瞧?”    “也好,看看如今京中的赈济情况,回头安排手下人办事,也好心中有数。”    “对,张世兄和仑世兄所言极是,咱们既然做了,便要做出个模样,且事要尽全功,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详。”    “朝廷做的甚样,咱们要给那些百姓们安排,至少不能比现在更差了……”    众人纷纷附和,也不拖沓,从酒楼里出来,便命人备上车马。    张鹤龄也未再骑马,坐了张延龄的马车,一行几辆马车不疾不徐的往城里各处赈济灾民的地方而去。    一个时辰之后,几俩马车停在了东直门内广场边上,张鹤龄和几位公候世子下了马车,遥遥的看着广场内人头攒动的热闹情景。    好半晌,李醒突然道:“看来此事不难,也有可为!”    几人纷纷赞同,包括张仑也是一脸欣然的点零头。    方才转了一圈,看了几处赈灾地方的安排,正如张鹤龄所言,除了张鹤龄已经安排好的施粥,其他的乏善可陈。    其实百姓们的要求也不高,能有口吃了,能有一个活下去的希望,已是很好了。    故此,他们要做事、安置的空间,便宽泛了许多。    他们也派下冉灾民之中问了些话。总体来,自施粥正常之后,灾民的情绪目前基本稳定,且他们也稍带着问了问百姓,若是让他们做工挣点零散工钱,可愿意时,百姓们的回答是极为肯定的。    种种之下,情况皆是利好。    张鹤龄笑着解释道:“其实人都有一个接受过程,特别是对这些嗷嗷待哺的灾民而言,其接受程度更是极高。    朝廷先是赈济不力,如今稍一安排便已满足了大半,此时我等只要做到比此番稍好一些,那接受起来便更容易,甚至会感恩戴德!    当然,一切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我等无需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过,只是花几个银子,便能为咱们挣得一些名誉功劳亦是不差了。”    见众人纷纷赞同,且一副热切的样子,张鹤龄笑着点点头。    “时候不早了,既是议定,那咱们便抓紧行动。”    “好,此次便让人好好瞧一瞧,咱们这些与国同休的勋戚之家,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