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2章 练兵  (第1/2页)
    朝阳升起,热气腾腾,金陵城东的大校场上,将士们人声鼎沸,一片热火朝的海洋。    练习刺枪术的、跑步的、队列练习的、也有练习掷弹的,怒吼声,号子声,此起彼伏,给人以悸动,给人以力量。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伴随着教官的号子声,整齐划一的喊声振奋人心,汗水不断从脸上滑落、身上滑落,汗流浃背之下,军士们赤着上身,脚步一致,旭日下奋力奔跑。    “刺!收!刺!”    队列前,教官面色黝黑,大声呐喊,军士们赤着上身,浑身黝黑亮晶晶,许多人都是腹肌明显,肌rou结实,他们手中的长枪寒光闪闪,一刺一收,整齐划一,让人心怵。    教场外,许许多多的百姓趴在墙上,好奇地观看。    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风雨不改的cao练,到底是一时兴起,还是三分钟热度?    教场入口的公示牌上,一条条军规清晰醒目,尤其引人注目。    “一、违抗军令者、斩。    二、临阵诈称疾病者、斩。    三、临阵抛弃军器者、斩。    四、临阵退缩者、斩。    五、不服上官,令不行,禁不止、斩。    六、杀良冒功者、斩。    七、糟蹋妇女者、斩。    …………”    一条条军规让人肃然心惊,教场周围挂着的横幅上,“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保家、卫国,牺牲、奉献”的话语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和金陵讲武堂一样,大校场门口,“士兵神圣,不可侵犯”的牌子正立,吸引着往来者的目光,也预示着军蓉位的提高。    赵竑站在场边,看着练兵的情形,满头大汗,心里也是奋然。    江南东路推行新政,练兵也是新政之一,重中之重。    他的“父皇”赵扩终于在热之前安葬,在位30年,终年57岁,上谥号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庙号宁宗。兴庆元年五月,葬于会稽永茂陵。    宁宗,安安静静,倒是恰如其分。    端午节他回了一趟临安城,朝堂风平浪静,群臣也是安安静静,没有丝毫的异样。    皇帝不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些大臣们乐得清闲,乐得清静无为。    若是他们知道朝廷下一步就要在两浙路澄清吏治,推行各种新政,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乐得起来?    “你为什么迟到?”    一名新兵匆匆赶到,教官黑着脸问道。    “报教官,因为如厕,所以晚了!”    新兵看到教官严肃的黑脸,心里直打哆嗦。    “所有人都没有迟到,就你一个,谁信?”    教官冷冷一声,转过头来,看着眼前的方队。    “这是哪一队的?”    “报教官,这是丙队,我是队长刘直!”    队长暗暗叫苦,抬头挺胸报道。    这个新兵娇生惯养,吊儿郎当,早知道他会出问题,终于还是来了。    “新兵迟到,队长职责难逃。出列,绕教场三圈跑步,开始!”    教官一声令下,队长刘直出列,开始跑了起来。    “教官,是我的错,请你让我代替队长跑吧!”    新兵红着脸,鼓起勇气道。    “你也逃不掉!跟上!”    教官黑脸一板,新兵赶紧跟上自己的队长,跑起圈来。    赵竑不由得一乐。人都有张脸,这样的处罚方法,这个新兵恐怕以后都不会迟到了。    这黑脸教官,原来是从讲武堂抽调过来的曹友闻。    这子果然治军有方,不愧是历史上的名将。    相对于北宋,南宋军制混乱,错综复杂。一般来,一军将领多设都统制为一军主帅,都统制、副统制为统兵官,然后是统制、副统制,统领、副统领。    军下设“将”以第一、第二等序列,通常设正将、副将、准备将各一员为统兵官。    将下设队,每队50人,有拥队、押队、旗头等。将与队之间,有的还设“部”,有部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