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9章 监国的第一次早朝  (第1/2页)
    朱由校朗声道:“升袁应泰为宣府巡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人没打过仗,但是清廉又宽厚,去宣府是可以的。”    他对兵部尚书黄嘉善又补充一句:“至于反叛一事,本监国就不信,不欠饷、不裁撤、不祸害,正常九边将士会造反。”    大明的九边将士最后确实反了。    除了喂不饱、白眼狼一般的后期辽镇,其他哪个镇的边军,不是到了最后又欠饷、又裁撤、又祸害疲于奔命还重重追责,最后他们才不得不反?    像那种从甘肃几千里来京师勤王,不给吃喝、不给饷银,还朝令夕改,最后要追责杀人。    他们才当逃兵,当了流贼。    朱由校不会让这个局面发生。    这个袁应泰只要别去打仗,也是不会造成这些局面的,比东林党中许多人要强上不少。    黄嘉善等人知道了,方从哲、韩爌两位内阁大学士也支持这个认命。    “终于啊……”朱由校内心感叹:“终于对辽东做了调整。调走一个袁应泰,能救几万强军和几十万辽东百姓的命。”    其实朱由校心里早就知道袁应泰反不了。    这人是个东林外围,或者说只是被东林拉拢加入的成员。    他人也不傻,治理黄河、辽东搞运输都很能干,跟清谈的那波言官不是一路人。    此人官场混得还可以,稍微聪明点就会和东林悄悄划清界限。    再说了,就算他人犟得不行,非要支持东林,宣府镇也不可能有人支持他。    因为宣府镇有可能反叛的人,这次已经都跟着张经世入京了。    剩下的反而大多没有异心。    所以朱由校不怕,才大胆地用人不疑。    方从哲、黄嘉善没看出来这一点,刑部尚书黄克缵却看懂了。    他懂军事也懂官场,看到太子这个手笔感触很深。    “厉害,太子真的好厉害。不仅叛军谋逆绝不是太子对手,整个官场大局也一定能被他掌控好。”    他都七十岁了,才不会想着什么文官跟皇帝制衡,倒是更在意自己能不能好好做点成绩光荣致仕、能不能让家里后辈和学生混得好些。    目前来看,很明显跟着太子监国,这些都会有的。    户部尚书李汝华也是差不多想法。    作为户部尚书多年,他知道大明物产是在增加的,银子也是有的,但是朝廷官员互相内斗不做事,谁能专心贯彻官员考评、土地丈量和催收银子呢?    快来一位掌控得住局势的能干明君吧,少一点内斗和内耗吧。    这么多年朝廷内耗,这批万历时期顶在岗位上,让局势不乱的老臣,内心都有这个共同想法。    朱由校也知道大家在期待这个。    “明日早朝,本监国最首要目标不是清算,而是稳定大局和人心。”    “监国殿下圣明!”方从哲、韩爌也都心中大安。    清算当然那要清算,但不需要自己亲自下场。那是朱纯臣和杨涟该冲在前面去做的,然后其他心腹大臣跟进落实。    自己下场反而不美。    提前商议好了,腾骧四卫与浙兵、白杆兵先封赏一拨。    明日早朝就稳了。    ......    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二日。    天刚蒙蒙亮,午门的第一通鼓就已敲响。    焦黑的午门门楼下,已经有半数大臣到了。    还不到进入午门的时间,还不用按照队列和顺序排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