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  (第5/7页)
物馆开放给世人,让人来欣赏,东北祖先的瑰宝。”    朱祁钰主打的一个不要脸。    朝臣觉得有点牵强了,大明还有很多西夷在效力呢,让他们怎么看?    跪着看!    “陶成这个提议也好,乐器之都。”    “每个省份,都要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每个府,每个县,是不是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呢?”    “让各地布政使想一想,当地有什么特色?汇总上来,在城门上雕刻出来,让世人记住。”    “对了,朕明年会派十万画师,把大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全都给朕画下来。”    “朕会从所有画作中,挑选出一幅来,当做各省的特色,列入教本之中,让天下人看看,大明的壮丽山河。”    朱祁钰笑道:“然后,朕要建一个美术馆,将所有画列于墙壁之上,让世人进来参观。”    办一个美术展,收钱的。    王复微微一愣:“免费的?”    “你傻呀!十万画师车旅费多少钱?你想让朕亏死呀?一座美术馆,又得花多少钱建成?能不收费吗?”    就知道您没这么好心!    王复觉得就是皇帝处处提钱,搞得天下人都想搞钱,仁义礼智信都给忘没了!    不过大明现在是真有钱啊。    “诸卿,美术馆其实各地都可以办。”    朱祁钰发现了商机:“大明传世画作这么多,又从西夷买回来那么多,束之高阁,是不是太浪费了?”    “陛下呀,那些名画一旦展览,万一磕碰损坏,毁掉了画作可怎么好啊?”    王复急了:“再说了,这世上高雅的人有几个?能看懂的有几个?”    “您也说了,民间更喜欢西洋画,看不懂中国画,他们来不就图个热闹,还不如去看那些没文化的三俗画呢!”    朝臣跟着吵起来了。    都说这些东西,是给高雅的人看的,普通人看不懂也没资格看,就像京剧,在他们眼里都是垃圾,在普通人眼里那也太高大上了。    审美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东西不皓首穷经的读书,根本弥补不来。    “朕就随口一说,您别着急啊。”朱祁钰笑道。    我能不急吗?    我不反对,您肯定得办,您为了钱,什么干不出来呀?    “用玻璃罩罩上,让人隔着玻璃看,怎么样?”朱祁钰问。    王复不停摇头:“名画传到现在不容易,任何损失都是无法承受的。”    “您非要办画展,民间画师遍地都是。”    “让他们画一幅假的,放在美术馆里,随便看,反正都看不懂,附庸风雅之徒罢了。”    朱祁钰翘起大拇指:“还得看王卿,这样一来,钱收了,名画不损失,好办法。”    王复翻个白眼,您可当个人吧。    “传世古董,也能走这个路子呀。”    朱祁钰眼睛一亮:“诸卿,不如朕出面,纠集民间商贾,开一个博物馆,收门票赚钱呀!”    “陛下,合着您一分钱都不想出?”王复算服了。    “朕的钱得用在国家大事上呢,再说了,办美术馆收门票,多久才能收回成本呀,你傻不傻。”    朝臣都无语了。    您办联赛修建场馆,知道民间怎么骂您吗?    您不愿意做长线投资,人家商人就愿意呀?您把刀架人家脖子上,逼着人家掏钱,真没您这样做生意。    “这是好办法呀!”    朱祁钰属于是既想发展,又舍不得花钱。    “其实不亏损的,只是投资回报时间长。”    朱祁钰弹个响指:“光凭富户不行,他们没有名画传世物件,得让民间的收藏家出面,白圭,你往哪藏呢?就属你爱搞收藏,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你来牵头。”
    白圭欲哭无泪,陛下呀,我可是您的老丈人啊,您就不能盼我点好吗?    我这一出面,半辈子积攒的颜面都没了。    “放心,朕也出一笔钱。”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朱祁钰心情不错:“明天就过年了,景泰二十八年就要过去了。”    “老规矩,该有的赏赐都有。”    “今年还有一个惊喜,朕就先不告诉诸卿了,明日晚上,你们便知道了。”    “下朝!”    皇帝卖个关子,朝臣彼此对视一眼,猜不透皇帝要赏赐什么好东西。    这些年,皇帝赏的除夕宴,年年出乎预料,菜样年年火遍大江南北。    每年宫中都会给一些特殊赏赐,这些赏赐也都会爆火。    有的明明很丑,却还是火遍国内外,比如钱包,朝臣都不用,但民间年轻人却喜欢用。    比如景泰装,国内不太火,国外火爆了,还叫西装,要不要个脸。    刚到晚间。    胡妃抹着眼泪进来,朱祁钰就知道,她会来的。    “陛下呀,臣妾舍不得儿子继藩啊。”    胡妃哭泣:“臣妾知道,大明皇子都要去继藩的,可能否等臣妾百年之后,再去继藩啊。”    她今年也不年轻啊,最近身体也不好,当年生产的时候,作下了病根。    朱祁钰帮她擦眼泪:“儿子成年了,该有自己一片天地了,朕把他分封出去,是让他去做皇帝的。”    “若一直守着中枢,他最多当个逍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