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5章 陈嘉猷回国,灯塔广州,女子当家  (第6/6页)
把你狗眼睛抠出来!”    而这少女一嚷嚷,城门楼上有守城官兵快步跑下来:“陈四妹,怎么了?”    “他看我!”那少女陈四妹理直气壮道。    俞经立刻过来,解释道:“本官是番禺县丞,此人是印度人,刚来大明,不懂大明的规矩,这些人是要入京拜见陛下的。”    一听是拜见皇帝的,那官兵气势一弱。    陈四妹却不听那些:“他能见陛下,我也能见陛下,要不我就不做生意了,和你们一起入京,去面见陛下,看看陛下是给我做主,还是给你们做主!”    俞经无语,让那个印度人过来,跪下给陈四妹赔礼。    印度人都懵了,你们女人抛头露面还不让人看了?若在我们那块,就不是看了,而是……    “陈姑娘,这事怪我,没让他们看法律条文,就领他们进来了,您看怎么才能高抬贵手。”    俞经姿态放得很低。    陈四妹也见好就收,哼了一声:“以后再敢瞎看,就把他眼珠子抠下来。”    “不劳您动手,我就动手。”俞经陪着笑脸。    陈嘉猷都看懵了。    这是大明吗?    俞经可是进士,是县丞啊,怎么对一个女人如此和颜悦色?    最后俞经买了些红茶,此事才算作罢。    “大人您不知道,咱这大明呀,谁都能惹,唯独不能惹女人!”俞经也很憋屈,和陈嘉猷聊天太开心了,把重要的事情给忘记了,也没想到印度人这么不守礼呀。    你看看大明人,哪有人盯着个女人看的。    陈嘉猷使团十二年没回国了,看见少女都是低下头的,不敢看人家正脸的,这是礼。    民间百姓也没有人盯着女孩脸看的,多无礼呀。    大明每一座城门上,都详细写着大明法律条文,尤其是保护女子的法律,写的极为严厉。    前两年,还有人在门口念,现在大家都懂法了,也就自己去看了。    “都先出来,看完大明法律条文再进城。”俞经可不想玩心跳了,那位陈四妹真敢上京告御状,皇帝就敢把他们全杀了!    那些印度人更懵逼,对大明的好感瞬间暴跌。    陈嘉猷看完法条,张大嘴巴:“陛下是说,男女平等?”    “所以呀,那少女做生意,我们这些大男人是绝不能盯着她看的,这是犯法了,她可以看我们,我们不能看她。”    这一点陈嘉猷不反驳,大明本就有这个礼法,连自己女儿成年后父亲都不能这样看。    “这女子保护法实行一年多了,近来出来女子出门的不少,没看那守城官兵,闻听女子的声音,立刻下来吗?这要是闹到黑冰台那里去,可不管咱们有理没理,直接抓了阉割。”    那印度人一哆嗦,这大明太残暴了。    陈嘉猷脑子嗡嗡响。    “都看完了吗?一定要按照法律要求的做,大明以法治国,一切都是以法条为核心的。”    俞经确认之后,才引领着印度使团进城。    在街上来回行走的女人不少,却没有任何人故意去看她们,甚至主动给她们让出一个空间来。    为了自己的小宝贝,也是疯了。    好在这些出来逛街的,多是成婚的,夫家也是比较开明的,不开明不行啊,法条写的清清楚楚,严惩恶婆婆。    “法条不止城门口有,广州城太大了,分为不同的区,每一个区都一处碑文区域,法条还写在那里。”    陈嘉猷听着俞经讲解,眼珠子瞪得溜圆,这还是我离开大明时的那个大明吗?    广州城实在太大了。    步行去官邸,走了四十分钟,也看不到官邸的影。    “广州城多少人?”陈嘉猷问。    “景泰二十年统计过一次,那时候是470万人,现在估计有600万人了吧。”    俞经苦笑:“广州不是大明人口最多的城市。”    “什么?这么多人还不是?”陈嘉猷听到这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造反。    可看着人流不息,车水马龙的,一片祥和繁荣,哪有半分造反的意思。    广州城rou眼可见的治安好。    全国没有一座城市治安不好的,官员都有移民任务,巴不得有小偷小摸的。    而且,朝堂把半大小子都征走了,正是打仗斗殴的年纪,他们走了,治安更好。    “不说全国,广东人口最多的是香港,不算奴隶,人口在630万左右,第二是深圳,人口620万,第三才是广州。”    俞经道:“流动人口根本没法统计的。”    陈嘉猷目瞪口呆:“那全国人口最多的是哪里?”    “第一是上海,人口800万,第二是南京,人口770万,第三是杭州750万,第四是苏州720万,第五是常州710万,第六是北京700万。”    “这么多人?”陈嘉猷瞪圆眼睛,都不敢相信。    俞经苦笑:“现在百姓日子过得好了,不愿意在田间地头劳作,都愿意做城里人。”    “城里人?”陈嘉猷没这个概念。    “是呀,就是不回乡村种地了,就在城里吃饭,买粮食买菜吃。”    “怎么可能?都不种粮食了,地岂不荒了?哪有这么多粮食卖给他们呀?难道全靠从印度进口吗?不行不行,我到京师后,一定要奏报给陛下!”    陈嘉猷觉得这不是乱套了吗?    士绅士绅,必须要有地,再有士,耕读传家,耕在读前面,土地多重要啊,种地是天大的事啊,怎么能不种地了呢?    “大人,您先别激动。”俞经苦笑着解释。    不是不种地,而是让奴隶种地,他们在城里享受。    “那不都成权贵了吗?大明能养活上亿权贵吗?”    “都不种地了,都去当权贵了,那天下不乱套了吗?”    “那些种地的岂不要造反吗?”    陈嘉猷反应很大:“此事我必须禀报陛下,请陛下圣裁。”    俞经抽抽嘴角,这就是皇帝一力推动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