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大明帝国,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第2/7页)
的贴身太监出身,能做到这一步,难之又难。    “奴婢愿为皇爷肝脑涂地。”董赐哽咽。    贺知恩在一旁充满嫉妒。    “贺知恩,你好好跟董赐学着,他离开皇家商行,就由你挑起来这个担子。”    贺知恩赶紧谢恩。    “宝船建好了八艘,朕打算派个人出海,打通商贸,你们皇家商行挑些人出来,再挑出东西来,跟着船队去,给朕赚钱去。”    贺知恩小声问:“皇爷,是去西班牙吗?”    “咱们没有去西班牙的海图,只是去印度。”    “陈嘉猷上疏说,印度有几十个小国。”    “正好,咱们派人一一出使,主要是买粮食,买他们的书籍。”    一听这话,董赐顿时没兴趣了。    大明和印度贸易也有两年了,对印度也有了见解,那地方粮食确实多,但经济很差的,没什么是大明需要的,赚他们的也是小钱。    朱祁钰都看出他沮丧之色,气得踹他一脚:“等朕把东南夷摆平,就让人去欧罗巴贸易,到时候你再多带商品去。”    “嘿嘿,还是皇爷有办法。”董赐挨了一脚,却甘之如饴。    “滚吧。”    朱祁钰没好气道,他刚出去,又叫回来:“去朕的内帑里,挑几样没见过的东西,带回去玩玩。”    “奴婢谢主隆恩!”二人磕头,美滋滋而去。    军器局、兵仗局的主事,都依次进来,禀报机密要事。    朱祁钰笑了起来:“等来年开春,就去上热河狩猎,到时候朕就用你们的装备。”    “朕打算在陕西开一个军械厂,明年开春就筹备起来。”    “再在宝州府开一个小型军械厂,越快越好。”    “燃烧弹要大量制造,给水师送过去。”    燃烧弹是用汽油制作出来的。    朱祁钰对他们生产的军备很满意,让冯孝取几块怀表,赏给他们。    怀表是闵节仿制的,用的是瓷盖,更加精致,只是误差有点大。    进献上来一百块,朱祁钰酌情赏赐给朝臣。    他们刚走,就快到饭食了。    徐珵进来叩拜行礼。    他收到皇帝的圣旨,让他回京述职,所以他比皇帝早几天抵达京师。    皇帝给他家赐了大宅子,在京中一套,通州一套,天津一套,他虽是太监,却可以回家居住,这是额外恩许。    朱祁钰看着这个似敌非友的家伙,脸上露出笑意:“徐珵啊,大明新作物推广种植,百姓能吃饱肚子,你居功至伟!”    徐珵连称不敢,然后汇报天下耕地数字,亩产情况。    朱祁钰微微凝眉:“玉米的亩产不高呀。”    “皇爷,作物要一点点适应,再进行人工杂交,一点点提升亩产的,急不来的。”徐珵给解释。    吉林正在开垦,种子都准备好了。    “占城稻你觉得怎么样?”朱祁钰问。    暹罗王进贡过稻种,尔后大明占领了安南、占城、柬埔寨,从当地取走了大量稻种,拿回来杂交培植。    又让诸国进献了稻种,全都在培植之中。    “回皇爷,暹罗献上的占城稻,亩产很低,奴婢以为是暹罗王哄骗天朝。”    徐珵适应称呼了:“而我国带回来的稻种,皆是高产稻种。”    “奴婢带着农科院三万人,经过不断研发,已经培育出新的稻种,奴婢想称之为大明稻。”    “此稻种,亩产翻倍,而且口感更好。”    “只是不是特别耐寒,无法在吉林、黑龙江两地栽种,辽宁倒是可以。”    “农科院上下正在研发耐寒的稻种,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效果的。”    粮食问题,是卡脖子的问题啊。    必须解决。    朱祁钰笑容不断。    农科院,本来是一个学宫,在皇帝大规模投入下,又赐了些官身,自然学习这方面的学子也变多了。    又在各地建设了分院,人数高达三万人。    而精通农学的教授,也出现近百位,如今在各地农学宫里传道受业,并培植作物。    “稻种要改良,小麦、大麦等其他作物也得改良,不能丢下。”    朱祁钰问:“大豆能在吉林种植吗?”    “正要向皇爷贺喜,农科院最新研制出来的大豆,已经在吉林治所哈尔滨栽种成功,但现在是冬季,是在屋子里种植的,奴婢还不能确定,在田地里种植能否适应。”    徐珵认真道:“但这是一项巨大进步,奴婢以为,吉林种满水稻、大豆的时间不远了。”    朱祁钰非常重视东北大粮仓的开发。    后世有东北平原和三江平原,三江平原还缺了一大块呢,若加上外东北,那就是一块巨大的粮仓。    如今都在大明统治范围内,耕种面积要翻三倍。    等化学发展起来,东北六省,能养活十亿人口,甚至更多。    徐珵逐一汇报研发成果。    土豆、地瓜已经在辽宁推广开了,明年就会在吉林广泛种植。    倒是花生,如今还在收集种子阶段。    最喜人的是辣椒,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尤其在西南,已经离不开辣椒了。    柿子、苹果、圆葱也在民间随处可见了,但价格还是很贵的。    “徐珵,你的功劳,足够列入文庙!”    朱祁钰认真道:“朕还听说,你给治水司修缮河道,提出了很多建设性见解。”    “东北的河流治理、灌溉工程,朕打算都交给你!”    徐珵激动得嘴角翕动,主要是能入文庙。    他是太监啊。    和皇帝还有深仇大恨,如今却能以太监之身入文庙,能不激动吗?    “朕会让全国各地,为你树碑立传,让天下农人,永远不忘记你的功劳。”    “等你东北治水成功后,朕让人在江河沿岸,为你立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