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4章 回銮,日新月异的大明!中学为本,融以西学!  (第7/8页)
的官员还多。    说到环境问题。    朱祁钰又问:“去年风沙大不大?”    “大,虽然种植了大面积的树木,不允许砍伐,但保护水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马昂回禀。    “是啊,破坏容易,治理难啊。”    朱祁钰道:“慢慢来吧。”    “两年过去了,这大明真的不一样了。”    “诸卿,这里面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朕都看在眼里的!”    朝臣又跪下谢恩,皇帝这点特别好,不吝惜奖赏。    “治理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就像打仗,想听到捷报,就得有耐心,谁能保证出兵就一定打胜仗呢!”    “打了败仗也不能着急,慢慢来,总会赢的。”    “治理天下也是同理,慢慢来,就能看到成效了。”    朝臣又磕头。    这就是皇帝的好,能够理解,但谁也不能骗他。    岳正骗他,被抽了十鞭子,就是下场。    只要和皇帝说实话,让皇帝知道自己掌控天下,那么他就会十分大方,心情也好,百官日子也好过。    “对了,朕之前许诺去边疆历练的举人,三年之期到了,朕打算明年赐恩科,让这些人考一次进士。”    朱祁钰问:“诸卿意下如何?”    自然没意见了,都是答应好了的。    但录取的不能那么多,要按照比例录取。    “礼部准备吧。”    朱祁钰站起来:“朕这大殿暖不暖和?”    “陛下,这暖气片甚是好用,老臣家中也加装了,在外面烧煤即可,屋里没那么多黑烟了。”    李贤笑道,这暖气片是皇帝在六月时候传旨,让宫中加装的。    朱祁钰走下来,看着玻璃窗,透过窗子看不到外面:“诸卿家中,都用玻璃窗了吗?”    “回陛下,如今小玻璃便宜,但大玻璃还是比较贵,是以家中大玻璃少,小玻璃多。”李贤回禀。    朱祁钰笑道:“朕这玻璃呀,花了17万两啊。”    “陛下,当时价格确实高。”李贤回护了一句。    “现在需要多少钱啊?”    乾清宫的玻璃,是五颜六色的,半透明,又看不清里面有什么,这叫防偷窥。    总不能让人偷窥皇帝在里面做什么吧?    李贤看向耿九畴。    耿九畴咬牙道:“回陛下,现在也需要七八万两银子。”    “两年不到,亏了十万两?”    朱祁钰语气玩味。    朝臣心中惴惴,难道要肃清贪腐吗?    朱祁钰环视一周,嘴角翘起:“什么东西不贬值啊?亏了就亏了,以后赚回来便是。”    “诸卿可否学西学了?”朱祁钰走回丹墀,坐在御座上。    肯定是学了的。    毕竟都是爱书的人,翻译过来就看看呗。    “诸卿怎么看西学?”朱祁钰肃然道。    白圭率先发声:“所谓西学,包括大明外的各国之书籍,如今在大明泛滥的,多以印度、大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意大利等国书籍最多,其他国家的书籍不多,或者雷同的多。”    “其中,印度、意大利等国,以数算、医书更厉害,大食书籍驳杂,但融贯东西,值得阅读。”    “论文化,各国皆不如我国。”    “而论数算、医学、会计、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机械等小道,我天朝确实不如他们。”    在这一点上得承认,不如就是不如,学就是了。    朱祁钰微微点头:“接着说。”    “陛下曾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臣却觉得,这句话有误,当是以中学为本,融以西学,将其他诸道,汇入儒道之中,集大成最后炼化成一道。”    白圭的见解,在报纸上早就刊登了。    却很多人不认同,更多的人认为大明已经是最强的了,没必要学这些小道。    还有的人,认为可以全盘西化。    朱祁钰微微凝眉:“白卿的意思是,学以致用,化为己用。”    白圭点头。    “各地的报纸,朕都看的。”    “在西学冲击下,儒学竟出现了颓势,这是朕没想到的。”    “所以民间出现了很多焚毁西学,闭关锁国的说法。”    朱祁钰缓缓道:“朕觉得,有这想法的人,都是懦夫!没什么出息了。”    “江南有这种想法的,朕都移去交趾了。”    “那些懦夫是跟不上朕的脚步的。”    “朕为什么重视西学呢?”    “归根结底,就是有些方面,大明的确不如人家,但没什么丢人的,反而那些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人,才更羞耻、更丢人。”    “不如他们,咱们就学嘛。”    “比他们强的,就继续发扬光大呗。”    “华夏就是这一点点,建造起来的,并辉煌了五千年的!”    “就说西葡两国,来的人不足一千人,却能打下一个又一个殖民地,你们说说,难道不该咱们学习吗?”    朱祁钰道:“还有印度的外科医学,大食的外科医学比他们还厉害,成吉思汗的军中,就有大批军医,西方的外科医学,更厉害。”    “咱们军中,军医水平多烂,不用朕说了吧?”    “天文历法呢。”    “景泰历,编纂几年了?才初步编纂成功,距离完全成功,还得需要多久呢?大明这么大,一个历法能通行全国吗?朕觉得不能!”    “民间的发明就不说了。”    “今年遍布各地的钟楼,人家一百年前就有了。”    朱祁钰道:“所以朕说,要学。”    “白卿说的更好,以中学为本,融以西学。”    “为什么诸卿就没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