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用砖头蹭头皮,大侄子,叔这是帮你美白!  (第5/6页)
窝。    天下最难管的就是盐政。
    关键这个马蜂窝,直指南直隶。    朱祁钰看不懂胡濙出招。    养心殿一时静默无声。    “老太傅,您这是何意呀?”岳正小心翼翼问。    “盐铁,事关国家命脉,必须牢牢掌握在朝堂手中。”    “太宗时设官店管制盐粮。”    “但发展至今,官店已经是地方贪污之根,盐商反而靠着官店,大赚特赚。”    “自古以来,整顿盐务,便是重中之重。”    胡濙跪在地上:“老臣认为,中枢派人去两淮,整顿盐务,犁清盐税,清理盐政。”    明白了,胡濙这是为王竑巡抚南直隶做遮掩呢。    告诉南直隶士绅,皇帝是奔着盐政去,你们不用害怕,不要造反。    朱祁钰心领神会:“整顿盐务,需要能人啊。”    “老臣举荐练纲!”    胡濙也趁机拉练纲一把。    没有他的奏章恶心陛下,大家还怎么看热闹呀。    “练纲还是去广西吧,广西更需要他。”    朱祁钰可不让他去南直隶,一天天没头没尾的上奏章,朕看够了。    去广西就安静了,工作压力大,又距离京师远。    胡濙忍俊不禁。    “诸卿可有好人选?”    巡盐是重中之重,朝堂运转,都要靠盐税支撑。    大明闭关锁国之后,财政来源主要就是农赋和盐税。    “微臣有一人选举荐。”    王复忽然道:“陛下觉得尹直如何?”    朱祁钰笑道:“王卿,你可几次举荐尹直了?这尹直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啊?”    “回陛下,尹直其人清正廉洁,颇有才华。‘    “微臣以为总养在中枢,难以成才。”    “是以数次向陛下举荐,令其去地方磨砺。”    之前治水司设立时,王复也举荐尹直。    如今又举荐尹直。    朱祁钰颔首:“那依卿之言,放尹直出京吧。”    督查盐务是假,不过是给王竑一张遮羞布而已。    算不得什么大事。    盐务是查不清的。    只有将盐,变成百姓随便吃的,谁都能吃得起,这东西就不值钱了,盐务也就能查清了。    但凡是垄断的地方,肯定是一团乱麻,谁也查不清。    垄断,就没有好事。    “诸卿,盐务虽不是重中之重。”    朱祁钰试探问:“但朕在想,能否适当降一降盐价呢?”    “陛下,绝对不可以!”    胡濙第一个反对,朝臣全都反对。    “陛下,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您降价销售,也到不了百姓手里的。”    胡濙说了句实话。    后面还有一句话没说,您这样会彻底激怒盐商阶层的。    当务之急,是稳。    先把江西理清了。    把北方弄干净了,用北方之兵,对付南方之民,才是正解。    再去督抚南直隶,您亲自坐镇,把江南士绅一网打尽。    太祖百年前设的局,就等着您来收网呢。    大明定都南京的原因有很多。    有一条,就是江南士绅不服太祖管制,认为太祖不是天命之子,是以心怀反叛。    太祖亲自镇守南直隶,大肆制造大案,牵连甚重,大杀烂杀,才将南直隶握在手心里。    但他没做完,就发生了懿文太子病逝之事。    导致士绅死灰复燃。    建文帝又重用文官,大肆削藩。    太宗皇帝靖难夺位,于祖宗之前承嗣大统。    但为了得到天下人的承认,不得不将权力分享给文官,分享给士绅。    这才导致了江南士绅尾大不掉。    皇位传到朱祁钰手上,江南已经自成一派了,想动摇,就先动那些为国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官,还要动那些传家的勋爵,还要动所有士绅的利益。    所以清理南直隶最难了。    朱祁钰必须亲自坐镇。    大明能成为世界大明,还是回到历史原轨道上,就看能否犁清南直隶了。    “老太傅的话,朕听进去了。”    朱祁钰道:“不提盐务了。”    “这两个月,南方运来大批木料,北方尚且天寒地冻的,如今都囤积在河南。”    “马上三月了,北方也春暖花开了,又到了春耕的季节。”    “等春耕完毕后,就能征召民夫去北方了。”    “甘肃、宁夏、热河、辽宁建造之事,是重中之重。”    “因为不在京师,不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朕担心贪腐之事横行,中枢拨的钱粮银子,落不到夫役的手上。”    “整个北方都在建造,动则征召百万夫役。”    “这可不是小事啊!”    “隋炀帝之事,如前车之鉴,大明绝不能重蹈覆辙。”    朱祁钰斟酌道:“五法司,必须不断派人深入去查、去看,日日上奏章,防微杜渐。”    “择一重臣,专门管理此事。”    “必须防患于未然。”    “万一有事,也必须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工部,马昂!”    朱祁钰点名:“你是新任尚书,重担就压在你身上,朕不管你怎么做,朕要看到结果。”    “工钱,一分不差地落入夫役的手里。”    “进度,只能快,不能慢!”    “工程质量,一点不能差!”    “朕不问你困难,就告诉你,出岔子,朕不找别人,就惟你马昂试问!”    马昂苦着脸,跪在地上:“微臣向陛下保证,定让陛下满意。”    “什么让朕满意?”    “朕去住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