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1章 敲打理学宗师,发扬理学!创造圣人!  (第6/7页)
r>    “你们可要考虑清楚啊。”    四个人都被快折磨死了。    估计敢摇头,皇帝就能立刻处死他们。    压根不管四位可能成圣的准圣人,肯定也不会管史书的谩骂。    要么死,要么当。    “草民等愿意为陛下效力!”吴与弼磕头。    最闹心的是胡居仁和娄谅了。    两个人可是发誓,永不坠凡尘的。    结果……掉屎坑了。    “别这么不情愿。”朱祁钰继续玩他们。    “草民等心甘情愿的,心甘情愿的。”吴与弼都快哭出来了,这能叫情愿?    “你们俩呢?”朱祁钰看向胡居仁和娄谅。    “草民等也愿意为陛下驱使!”    在生死面前,圣人也得跪下。    这就是掌控天下的滋味。    朱祁钰冷笑两声:“这个官儿,你们必须得当,理学,该传扬传扬。”    吴与弼等四人更懵逼了,谁能解读下皇帝的心思呀?求求啦!    “吴先生,你生在崇仁,长在崇仁,又在崇仁开宗立派。”    “朕打算在崇仁,建一座崇仁学宫。”    “规模要大,朕出钱。”    “招收天下学子入崇仁学宫!”    “你来担任教谕,在崇仁学宫里,传授理学。”    “但是,要允许人来辩经、来挑战,朕希望崇仁学派,比其他学说更加开放,传扬学说,不惧挑战。”    就这事啊?    吴与弼都想打死皇帝,好话,您就不能好好说吗?    非把我们吓个半死!    他的学说,都是靠自己发扬光大的,也是自己贴钱教徒,若有皇帝掏钱,规模岂不更大了?    胡居仁却没有吴与弼这么乐观,叩首问:“陛下可有其他目的?”    “当然有!”    “朕打下这偌大的疆土。”    “各族林立,民心不附,随时都有可能脱离大明的怀抱。”    “朕希望,崇仁学宫的学生,有朝一日,能去域外辩经,将理学传到塞外,传去漠北、安南、乌斯贜、海西,甚至更远的地方。”    “所以,你们也要钻研他们的语言,找到漏洞,然后去跟他们辩经,把那些域外之人,化成理学学生。”    “这才是朕大力发展崇仁学宫的目的。”    吴与弼四人面面相觑。    理学,是从经义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就是说,这需要高等人才来学的,普通进士都学不明白。    你让那些蒙人、臓人、土人、胡人来学?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呀。    “朕不管你们有什么困难,也不管用什么办法。”    “用了朕的钱,就得给朕卖命。”    朱祁钰冷笑道:“也不许拒绝,朕是大明的天,只要你们活在阳光下,就得听朕的话,没有例外。”    四人又回到了被支配的恐惧。    只能磕头答应下来。    但真做不到呀,这不是佛教,佛教能靠叩拜佛像就能信仰。    理学是非常高深的东西,大学士都未必能懂。    和外族辩经?    辩个脑袋。    等等……    皇帝的意思不是非要用理学辩经,而是学他们的东西,用他们的东西辩倒他们。    这不太简单了嘛!    对理学大宗师来说,只要用一丁点时间,就能把那些没文化的胡人辩死。    难度增加,也难不倒这几位绝顶天才。    “你四人都是绝顶天才,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    “小小的崇仁学宫,是困不住你们四条蛟龙的。”    “所以,明年朕先建一座崇仁学宫,容许你们传道受业,弘扬理学。”    “日后,朕会为你们三人,各建一座学宫,开创自己的道!”    朱祁钰开始画饼了。    胡居仁、陈献章和娄谅讶然,没想到皇帝竟如此洞悉人心。    “草民等谢陛下天恩!”    “还自称草民吗?”朱祁钰笑问。    “微臣谢陛下!”三人再叩拜。    “你们都是理学大宗师,集文化之大精华者!”    “但天下之大,地域之广,文化之多。”    “都该去看一看,不要拘泥于一地。”    朱祁钰却站起来:“那塞外大好的河山,朕只能占一时,想永远占据,化胡为汉,还得看你们呀!”    吴与弼四人都是极聪明的。    立刻明白皇帝的深意。    理学,就像孔孟一样,必须走出中原,去塞外扎根。    然后让胡人,学理学。    “臣等受教。”四人叩拜。    “宋朝有二程、朱熹和陆九渊等等先贤。”    “朕希望在大明的历史上,有你吴与弼、陈献章、胡居仁、娄谅的名字!”    “朕希望你们的名字,能和北宋先贤并列!”    “也许朕会在你们的故事中成为丑角,但朕不在乎。”    “和你们做出的贡献相比,朕愿意纡尊降贵,成为你们故事中的丑角。”    朱祁钰透过窗棂,眺望黑夜:“朕希望大明变得强大,百姓吃饱肚子,由贫到富,大明不受外敌侮辱,国祚万年。”    理学,是必须要走出国门的。    所以他点拨理学宗师,去学域外的学说,今天学乌斯贜、回回的学说,再糅合佛道,走出一条新路来。    未来,还要糅合西面的文明,走出一条全新的、适合汉人的新思想来。    在古老儒学中,推陈出新,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新路子。    这条路注定是孤寂、漫长的。    朱祁钰自己没资格走,所以他调教着理学宗师去走。    走出一条区别于历史,但又符合大明的新理学。    吴与弼四人一震,赶紧叩拜。    “去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