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八章 曹丕篡汉,汉已倾颓!  (第2/3页)
语,各种祥瑞,那是齐刷刷的在洛阳冒出来。    太史丞许芝又搬出五德更替论,尧、舜、禹故事,霍光、王莽故事。    然而非常‘巧’的是,当日,侍中辛毗、刘晔、散骑常侍傅巽、卫臻、尚书令桓阶、尚书陈矫、陈群、给事中博士骑都尉苏林、董巴等人齐上表,奏曰:    “伏见太史丞许芝上魏国受命之符;令书恳切,允执谦让,虽舜、禹、汤、文,义无以过.河出图,洛出书,圣人效之”    然后,曹丕再拒绝:    “下四方以明孤款心,是也。且闻比来东征,经郡县,历屯田,百姓面有饥色,衣或短褐不完,罪皆在孤;是以上惭众瑞,下愧士民。由斯言之,德尚未堪偏王,何言帝者也!宜止息此议,无重吾不德,使逝之后,不愧后之君子。”    别说了别说了    这天下老百姓都饿着肚子,我曹丕也没有什么功劳,德行更是不够,伱们再这样下去,就是害我了,让我百年之后当不成君子了!    然后,此刻的洛阳劝进的气氛,已经是到了高潮了。    督军御史中丞司马懿、侍御史郑浑、羊秘、鲍勋、武周等人亦是纷纷上书。    言:“伏读太史丞许芝上符命事,臣等闻有唐世衰,天命在虞,虞氏世衰,天命在夏;然则天地之灵,历数之运,去就之符,惟德所在。故孔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今汉室衰,自安、和、冲、质以来,国统屡绝,桓、灵荒yin,禄去公室,此乃天命去就臣妾上下,伏所不安。”    群臣激情上表,他曹丕能同意吗?    当然还是拒绝了。    甚至是在十日内,连发七道王诏,要群臣不要上表劝进。    你们不要害苦我曹子桓了。    旋即。    曹丕便率兵离开洛阳,朝着许都而去。    带着十万大军到许都,能有什么好事?    于是乎.    被华歆恐吓的汉帝刘协也慌了。    生怕自己因为挡了曹丕的路而身首异处,赶忙写下禅位诏书。    册诏魏王禅代天下曰:“惟建安二十五年十一月乙卯,皇帝曰,咨尔魏王:夫命运否泰是以天命不于常,帝王不一姓.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奉皇帝玺绶,王其永君万国,敬御天威,允执其中,天禄永终,敬之哉?”    汉帝刘协到现在也是想明白了。    这天下人心都不在大汉了。    或者是,天下人心在大汉的,都已经不在他刘协身上了。    从董卓乱国开始,到衣带诏,再到如今的曹氏裂土封王,太多的大汉忠臣,因他刘协而死。    他伤了太多汉臣的心了。    那些真正想要匡扶汉室的臣子,也知道他刘协没有希望,完不成三兴大汉的历史使命。    现在都已经到了益州,去辅佐刘备去了。    现在的刘协,是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    既是孤家寡人,坐在这皇帝之位上,那还不是傀儡?    索性便将这烫手山芋拿出去,好让自己安度晚年。    至于什么中兴汉室,已经不是他这个傀儡皇帝所能够想的了。    禅位国书一下,群臣都激动起来了。    以桓阶为首的曹丕党人;以刘若为首的前朝宗室,以卫臻为首的魏国近侍等三批人物,前后百余人,连续劝进,言辞恳切,要求曹丕“早正大位”    到了这一步,曹丕知道禅代之势已成,因此退还汉帝所赐玺绶,准备发动下一次舆论攻势。    当然    按照三辞三让,流程还没有走完,曹丕自然不敢马上答应。    而是拒绝了。    理由依然用威望不足,德行不够来拒绝。    到了这里,刘协已经是麻了,但又不得不配合曹丕的演出。    于是乎。    在五日之后。    刘协又写了一份禅位国书。    册诏曰:“皇帝问魏王言:遣宗奉庚申书到,所称引,闻之。朕惟汉家世逾二十,年过四百,运周数终,行祚已讫,天心已移,兆民望绝,天之所废,有自来矣。今大命有所厎止,神器当归圣德,违众不顺,逆天不祥今使音奉皇帝玺绶,王其陟帝位,无逆朕命,以祗奉天心焉。”    为了让曹丕接受,刘协直呼:    汉诈已尽,你曹丕不要逆天行事了,快快继承皇帝之位。    甚至直接将皇帝印玺都送到曹丕手上了。    哥们    想当皇帝就来当,别折磨我了。    曹丕的回答是什么?    “冀三让而不见听,何汲汲于斯乎?”    一句话:不答应。    甚至曹丕也装模作样的上了个表:    “奉今月壬戌玺书,重被圣命,伏听册告,肝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