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三章 我曹丕不做袁本初!  (第3/3页)
/br>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能够引起曹丕的重视,在众臣面前彰显自己的地位,那就已经足够了。    曹丕坐在主位之上,犹豫不决。    贾诩,吴质和司马懿的不同意见在他脑海中交织,让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江东孙权和汝南的刘禅,两者都是巨大的威胁,而且他们所在的方向战略重要,决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曹丕心中明白,吴质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刘禅虽然名声不小,但眼下的局势,汝南的城池坚固,刘禅难以在短时间内成为真正的威胁。    而孙权的江东大军虽然强大,但他们攻城日久,说不定士气低沉,正是突袭的好时机。    然而,司马懿的看法同样不能轻忽。    刘禅虽然缺乏兵力和粮草,但他的存在依然对魏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汝南的地理位置重要,如果刘禅得以在那里站稳脚跟,将来势必给魏国带来更大的麻烦。    曹丕环顾四周,思绪深陷。    他明白,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决策,关系到魏国的未来。    他需要在这两个选项之间作出一个选择。    我居然成袁绍了。    当年官渡之战之时,袁绍帐下谋臣人才济济,向袁绍献了不少的计策。    每一个计策,都有可取之处。    袁本初自认为是‘取长补短’,每人的计策用一点,结果导致心腹大臣反水,官渡之战惨败,由原来的大优势,变成了劣势。    至死后,两个儿子兄弟阋墙,致使袁家四世三公的基业付之一炬。    我曹子桓,怎能学那袁本初?    曹丕长时间的沉思终于迎来了他的决断。    他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向群臣:“诸位,孤已经决定。我们先以刘禅为重,稳定汝南局势,不让其在我国内部立足。随后,我们再处理江东孙权的问题。”    先打刘禅,确实有很多问题。    然而,刘禅是他的心腹大患,他必欲除之而后快!    区区刘公嗣罢了。    我父王不是你的对手,我曹丕难道不是你的对手?    我要告诉天下人,我曹子桓,比你刘公嗣强!    而且是强得多!    曹丕继续说道:“刘禅虽然兵力有限,但他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先除大患,再理小忧,以免将来麻烦不断。至于江东孙权,我们会在稳定汝南局势后,再行对付。毕竟,万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谨慎处理。”    这...    吴质张了张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伱管江东孙权是小患?    人家都打到成德了,再把寿春打下来,江淮之地都是他的了。    如此的话,霸王之基,也有了。    贾诩面色冷峻,却是一句话都没说。    他做谋臣的职责已经到了,至于主君听不听,他也没办法。    司马懿则是面露狂喜之色。    一方面,曹丕用了他的计策,便是表示对他的看重。    另一方面,看到那刘公嗣不能在汝南掀起风浪,司马懿就像是三伏天喝了冰可乐一般,那叫一个爽!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司马懿报仇,那是要一天到晚的。    刘禅,我要你后悔与我为敌!    “大王,或可与江东议和,假意将合肥应允与他,我听说江东孙权有一女名曰孙鲁班,或可将其与公子联姻,暂且稳住江东,再做打算。”    稳一面,打一面。    既然选择了先对付那难缠的刘公嗣,江东这边,自然是好好稳住了。    至于曹叡的意见?    他是他曹丕的儿子,老子的决定,他能违背?    “便依仲达之计。”    曹丕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之色。    或许贾诩与吴质的计策是对的。    然而...    此刻,曹丕遵从本心。    他不想当袁本初,他只想做自己。    他的决策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相信,只要他稳扎稳打,审时度势,魏国终将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因为他曹丕,才是天命之人。    我曹子桓,比你刘公嗣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