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月明飞锡下天风  (第2/2页)
/br>    片刻后,众人来到一艘帆船之前,带着行囊等物,登了上去。    船夫是个打着赤脚的精壮男子,脸庞黝黑皮肤粗粝,身材约莫一米六左右。    接过文书之后核对一番,又和引领一行的雷州官吏交谈几句,然后便扬帆起航。    船帆呼呼鼓动,船只渐渐离开了递角场码头,进入大海之中。    苏轼立于船尾,看着远去的陆地,一时间不由百感交集。    “此去经年,不知能否得全躯归蜀,葬于家乡?”    回想一生经历,自乌台诗案后起起落落落落落,苏轼老怀伤悲,越发叹息不已。    石坚的声音突然响起。    “东坡先生何必如此感怀?石某可以肯定,不过数年,先生当可北归。”    苏轼有些惊讶的看着石坚。    “帅哥小友,为何如此肯定?”    石坚笑了笑,并未作答,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个话题。    “琼州,乃石某家乡。于东坡先生而言,乃是贬谪荒野。于石某来说,却是重回故土了。”    说话间,最后一点陆地也在视线中消失,凡目之所及,尽是碧海蓝天。    海浪起伏间,船只穿梭其中,朝南而去。    苏轼沉默片刻,突然开口道:    “老夫此生不曾到过琼州,敢问帅哥小友,那里是一个什么地方?”    石坚笑道:
    “一年夏日三百天,另有六十天春秋冬日。”    苏轼吃了一惊,道:    “想不到这琼州四季,竟然如此古怪。”    两人一番闲聊,船只速度渐渐慢下。    苏轼有些疑惑,尝试询问船夫。    船夫说了几句大宋官话,但南人口音极重,苏轼身为蜀人,竟是听了个云里雾里,搞不明白。    石坚在一旁,突然开口说了一句。    “密叠或剁满?”    船夫眼睛一亮,立刻叽哩哇啦,和石坚交流起来。    石坚听着,微微点头,然后对着苏轼道:    “此季风向常变,今日不巧正好刮的南风,此船逆风而行,恐怕要费一日时间才能抵达。”    苏轼闻言点头,随后又有些好奇。    “帅哥小友竟然通晓当地方言?”    石坚笑了笑,道:    “凡南部沿海,多闽南后人移民,出海为生。雷州、琼州不过相隔数十里海域,以闽南语琼文片交流,虽有所区别,但亦无大碍。”    苏轼啧啧称奇。    果如船夫所言,日落月升,船只尚在海上艰难航行。    船只颠簸,一行众人大半晕船,就连苏轼也不得已在船舱之中坐了好一会,实在憋不住了,才出去甲板透气。    却见石坚稳坐甲板,不时和船夫交流一二,神情轻松。    苏轼走到石坚身边,感慨道:    “人还未至琼州,命却没了半条。也不知到了琼州之后,又有多少险恶等着老夫。”    石坚注视苏轼,只见这位老者头发花白,一脸憔悴风霜,眼神暗淡。    石坚笑了笑,道:    “石某颇为敬佩的一位大贤曾著有一诗,今日便借花献佛,赠予东坡先生,如何?”    苏轼原本便是文学大家,闻言顿时眼神一亮。    “还请小友快快念来。”    石坚注视着面前洒满月光的大海,微微仰头,看向头顶弯月,抑扬顿挫的念了起来。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注)    苏轼静静听着,脸上渐渐焕发光彩。    “好,好一句月明飞锡下天风!”    苏轼神情激动,也随石坚抬头。    一朵浮云自天空缓缓飘过,遮住月亮。    不过几十息时间,浮云穿过,月亮的轮廓再度呈现出来,将月辉洒满大地。    呼呼的南风不知何时已经平息,海上风平浪静,孤船于海面疾驰,船尾划开片片浪花。    前方,一处陆地自月色下乍然浮现,渐渐占据视线所有角落。    琼州,至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