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前任  (第2/2页)
案不去调在北方是查不到的。    第二,张有德和王府内贼是否存在某种利益之外的关系?    这个问题他思索良久,最后写下了“有”字。    从张有德的经历来看,他并不是那种生来大恶之人,而且也没表现出爱财如命。    所以甚至很有可能,他盗窃王府财物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个内贼。    写到这,刘协又拿起张有德卷宗族谱的那部分,想看看内贼和张有德之间是不是有某种血缘关系。    不过细细看了一遍之后,他还是没有什么发现。    最后他把那张留有问题的纸留下,把其他卷宗挪到一边。    然后,他翻出了李成梁的卷宗。    相比于张有德,李成梁的记录就显得简单,甚至透明了很多。    出身于辽东铁岭卫,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只能选择从军。    他英毅骁健,颇有将才,但一直未能得到重用,之后被调拨回京城当了禁军。    让刘协有些意外的是,他的卷宗里面并没有记录白石桥救皇子们的经历。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因为恰好在这一年,他就从禁军调到了裕王府。    一个普通的禁军能进裕王府,这说那段经历是有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被隐去了。    刘协拿出另外一张纸,写下了一个问题:    嘉靖三十四年三月十七日,这个日子有什么特别的?    这个问题他现在给不出答案,因为这得查其他资料。    他把笔放下后,紧接着又查看起李成梁的关系网。    “高祖英自朝鲜内附,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    祖籍朝鲜,女真族后裔,家族都在铁岭卫,在京城也是孤身一人。    跟他的经历一样,这关系网突出的就是一个简洁明了。    等看完了李成梁的所有记录后,刘协觉得裕王的判断是对的。    李成梁这个人简单,而且很得裕王信任,完全不具备作案动机。    等把笔放下后,刘协不由得伸手按了按脑袋,然后一下躺倒在床上。    如果李成梁确实没有嫌疑的话,那么有嫌疑的就是剩下那六个王府护卫了。    可是有李成梁在,其他人也不可能在眼皮子底下犯案。    当然这个不可能不是一定,明天得查那些护卫的卷宗才知道。    那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啊!    想到明天要做的事情,刘协仿佛又回到了上辈子九九六的日子,一把盖上被子直接蒙头大睡。    第二天醒来,已是日上三竿。    他赶忙起床洗漱,然后飞奔向正殿。    案子是要查的,但是伴读的本职工作也要做啊!    他迟到了一些,还顶着个黑眼圈,好在裕王知道他在做什么,也没说什么。    今日来王府授课的是吏部尚书李默。    李默讲的是《汉书》。    古人云,以史为鉴,方知古今之乱。    这次刘协倒是听得比较认真。    他对历史还是挺感兴趣的,历史如卷,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反思、总结,然后发展、进步。    就在这时,刘协忽然愣住。    前人……前人……前任!    府库总管,不可能只有过一个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