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78章 跟我走 (第1/2页)
5月10日,蜀都阳光明媚。 戴着大号墨镜的边学道在刘毅松一干人的簇拥下,走出机场大厅,坐进四山分公司来接他的奥迪A8里。 前后四辆车,鱼贯驶出机场。 车里,边学道摘下墨镜,语调平静地问坐在身旁的刘毅松:“公司最近有什么事吗?” 刘毅松略一思索,猜到边学道想问什么。 大潼镇拆楼豪华办公大楼曝光乃至“430悍马车祸”让陈家折人丢面子,按理说他们很难善罢甘休。 想到此,刘毅松说:“最近没什么异常,我已经叮嘱大家多留意了。” 边学道点点头,没再多问。 他有此一问,无非是想诱导刘毅松往陈家身上联系。 陈家是四山地头蛇,盘根错节,根深势大,真犯起浑来,杀伤性不小,边学道有意让刘毅松以为他此次来四山是“镇场子”来了。 需要有这么一个理由。 刘毅松是创业之初就跟在身边的老人,2004年那次押宝奥运冠军,刘毅松就是知情人,之后几次商业布局,刘毅松也大多了解,如果这次地震又这么巧,难保刘毅松不会多想。 当然,刘毅松是个忠诚度很高的下属,而且刘毅松的脑洞也不见得能大到联想到重生这个概念,但小心无大错,涉及大地震这个布了已久的局,任何一个小破绽,都可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 抗震这盘棋,边学道不允许自己下错一个子,因为一子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 坐在车里,看着车外的男男女女行人车流,蜀都一片平静繁华。 对两天后的大震,这座城市里的人一无所觉,此时边学道心里,充斥着力有不逮的无奈。 第一站,四山分公司。 边学道在楼里转了一圈,坐在刘毅松办公室里喝了杯刘毅松珍藏的龙井,聊了一会儿,抬手看看表,起身出门。 第二站,酒店。 边学道和李兵到酒店时,一直在暗处保护徐尚秀的女保镖已经在大堂等候多时了。 酒店套房会客厅里,女保镖把最近一段时间徐尚秀的行踪跟边学道作了汇报。 边学道手指在椅子扶手上轻轻弹动,听女保镖说完,他问道:“最近两个月,徐小姐支教总共去了几次?” 女保镖心算了一下,说:“去了9次。” 边学道问:“每周一次?” 女保镖说:“差不多是这样,偶尔一周两次。” 边学道问:“支教地点固定吗?” 女保镖说:“不固定,在一个大范围里循环,三个月左右一个周期。” 边学道问:“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循环吗?” 女保镖思考一下回答:“因为支教的学校距离有远近之分,各校的硬件水平多少也有差距,循环起来,更公平,也免得有人争抢距离近条件相对好的支教点。” 边学道听完点点头:“你做的不错,回去吧。对了,这两天我会带徐小姐离开四山,你们几个也放个假,都回家看看吧。” 女保镖离开后,边学道坐着没动,几分钟后,跟李兵说:“走,去齐三书那转转。” 本来,按照边学道最初的想法,为了“避嫌”,地震前他是不会来蜀都的,至少不会往四山跑得这么勤。 可是徐尚秀来四山读研,彻底打乱了边学道的节奏。 徐尚秀在四山,他就不能不来。 现在,既然来了,就都走一遍吧。 ……………… 经过两年迅猛发展,齐三书的店越开越火,事业越做越大。 大到什么程度? 齐三书旗下的网店实体连锁店应急包国内外供应链户外基地团队,所有员工加起来超过800人。 齐三书干的很起劲儿,可是内在里总是隐隐觉得缺了点什么。 怎么说?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通病,当把一件事做到顶端,做事的热情就会快速流失。 齐三书对户外和末日生存的兴趣还在,但热度确实在衰减。 接到边学道的电话,得知他正在蜀都,齐三书定了吃饭的地儿,早早就到包房里等。 边学道赶到时,齐三书已经喝了四碗蜜枣龙眼粥。 走进包房,看见齐三书面前的四个空碗,边学道一脸惊讶地问:“怎么饿成这样?” 看着边学道身后的李兵在包房外把门关上,齐三书指着对面的椅子说:“我每次来这儿都要吃几碗他家的蜜枣龙眼粥,味道很纯正,你要不要尝尝?” 边学道坐下说:“我不爱喝粥,他家有没有拿手的面条?” 齐三书说:“必须有啊,金牌担担面。” 这顿饭吃的很简单。 很难想象,齐三书和边学道,两个身家不菲的人,一共只要了一份麻婆豆腐,一份夫妻肺片,两碗担担面。 挑着面条,齐三书问边学道:“你跟媒体说的那个‘互联网’,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边学道吃了块豆腐,说:“是,怎么了?” 齐三书说:“前阵子跟两个美国回来的朋友聊起你提的这个概念,他们认为很有意思。” 边学道说:“你本身就干着网店,对‘互联网’应该有更深的理解。” 齐三书说:“我记得早几年前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