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再会石公 (第2/2页)
借口,不如等到约定之期。” 说到这,莫川摇头道: “不想,人算不如天算,寿山诞山神,如今应邀而至,再过山门而不入,终究失礼,左右伸头缩头都是一刀,索性便来了。” 石公默然,心头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回应。 莫川见石公不言,心中幽幽叹了一口气。 他以寿山山神身份见石公,瞧他光明磊落,今日来见,心中虽有忐忑,但也算平静。 不想,再看眼前情况,显然真的面临“仇人”,石公也难过心中那道槛。 “不瞒石公,受封雷君日,贫道便已知晓,奈何人穷眼皮浅,终究昧了良心,贪了香火。如今再回望过去,才知何其愚蠢。贫道昧不过良心,故而借花献佛,于山神庙设石公殿与鲁班殿,共立于山神左右,还望石公谅解!” 莫川再次拱手作揖致歉。 石公闻言一震。 恰时,汹涌香火澎湃而至。 却是寿山镇民目睹神迹之后,已然涌入山神庙,上香祈福。 其中石公殿规格之高,仅次于山神殿、鲁班殿。 香火自然鼎盛! “……道友仁义!不瞒道友,雷君祭后,小神辗转反侧,心中亦有恶毒之念,但仔细想想,终究是德不配位。”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友顺天而为,受天道卷顾,得香火,乃是理所当然之事,小神功夫不到头,也怨不得旁人。” 石公拱手回道。 一句话,既解自己心结,亦令莫川有所触动。 道家其实不讲善恶。 所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中的“善人”并非善良之人,而是善于顺应时事之人! 因为道家早就观察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天道法则。 因此也孕育出“世有三千相,唯知白守黑”的处事哲学。 石公此言,等于为莫川行事找到了道家经文背书,可谓稳了道心。 “石公之言,照我满怀冰雪,贫道受教了!” 莫川拱手,朦胧道途在这一刻豁然明朗几分。 “道友客气!得遇道友,实乃小神平生最荣幸之事,四十三年不起波澜的香火人生,竟在短短半载大起大落间,踏上光明大道,这一切承蒙道友所赐!” 石公感慨不已,心生唏嘘。 莫川闻言亦满心慨叹,只觉去了一块心病。 人人都无法预测未来。 他要是知道能有今天这份造化,当初无论如何也不会坐享雷君香火。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雷君这份香火之助,他能走到今天吗? 因果之奇妙,教人感叹! 两人一番感慨间,随即于雷君壁前,盘膝而坐,对饮论道。 不同于第一次,饮的是无根水,喝的是山野风,这次莫川掏出了不少好东西与石公分享。 有山神庙在前,石公哪里不知道,莫川拿出这些好东西并非炫耀,而是实实在在予他好处? 因此颇为感激。 直言:“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道友境界,已然超凡脱俗。” 一番夸奖,夸得莫川都怪不好意思。 直到天色昏暗,莫川才拱手告辞:“青山皆过客,我亦非归人,石公道友,有缘再会!” 石公亦起身,拱手相送:“再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