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木匠皇帝  (第3/3页)
跪在地上不走:
    “皇上,您已经折腾这木工活好几天了,就算玩也应该玩够了,还是上朝理政,多和文武大臣接触吧。    莫要荒废了国事。”    ……拿起手中的木头,便在王安头上敲了敲。    朱由校嘿嘿冷笑一番:    “上朝议政?如今国库空空又能议出个什么名堂?    每天看他们打口水战,推来推去吗?    这些个文臣,每日只知道空谈误国。    压根就提不出一丁点有实际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这个朝,上了也是白搭。”    ……见劝谏无功。    大太监王安想了想,小心翼翼尝试说道:    “皇上,可奴婢还是有一事不明。    您的乳母客氏,您若是在乎她的恩德,封她为奉圣奉夫人也就罢了。    可为何还要允许她出入宫廷,仪同皇太后?    并且赐她儿子侯国兴为锦衣卫千户?”    停下木工活的朱由校,抬起头,若有所思:    “听说过火中取栗这个词吗?    如果你要在大火之中取炙烤之物。    你要么借助工具,要么让他人代劳。    魏忠贤也好,客氏也罢。    都是权欲熏心之人。且都心狠手辣。    用来做刀子做工具,再合适不过了。”    听着新皇帝这般没头没脑甚至还有些莫名其妙的话语。    大太监王安心头一震,却有些搞不明白,他打的什么算盘。    但他不知。朱由校已经开始渐渐布局。    并且铺开了一张又一张的大网。    此时的明朝。    国家每年超过1/3的税入,都被用来奉养亲王宗室。    尤其是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    在万历皇帝的大加赏赐之下。    当时的朝臣有着“帝半天下而肥王”的说法。    这个福王朱常洵占据着半个大名的财富。    偏偏还为富不仁,在封地上作恶多端。    又怎能不成为朱由校的眼中钉?    更不要说朝廷上占据着的东林党。    大部分都来自江南。    江南这种富庶之地,占据着明朝税收的绝对大头。    可这些东林党大肆兼并土地。    并且在商业上大搞垄断。    使得明廷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困难。以至于后来的崇祯皇帝。    国库异常的空虚,甚至连辽东兵饷都发不出来。    只好向百姓加收摊派。    崇祯皇帝加一里(税),下头的官员就加一两。    这样层层加码,反复盘剥之下,各各地的百姓活不下去了,纷纷造反。    更加混乱而贫穷的局面,让崇祯皇帝脑门一拍,直接裁撤了驿站。    结果导致了更大的混乱。    李自成也从此开始走向了造反的道路。    并成了王朝的掘墓人。    ……眼下有这么两个,对权势极感兴趣的魏忠贤和客氏。    岂不就是最好的刀子吗?    这样的刀子,性格狠辣,冷血无情。且刀刀致命。    用完了,价值榨干了。自己扔起来,也不会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而自己眼下,急需要做的事情。    那就是搞钱。    不管是发展火器和枪械。    还是要给辽东边军发放足额的军饷。    那都会需要大量大量的钱财。    否则光有孙传庭,卢象升,曹文诏等猛将。    也会因为没钱而无法打赢后金。毕竟此时的努尔哈赤。    已经统一了女真各部,甚至已经开始向蒙古威逼。    并大肆的向明朝边境侵扰。    ……说干就干。    很快便让魏忠贤在皇宫的西北方向。    腾出了一大片园子。作为他的产业园。这片园子风水极好,有山有水,景色极为宜人。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位置恰好就是后来的圆明园和颐和园)    并下令把火器局搬到了这里。    一切研发和生产也在此进行。    而随着他如火如荼的产业园开办。    京城也渐渐流传出了一些不太有利的流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