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师弟送来的银子  (第2/2页)
的银子又重新换回足色的库银,或者干脆换成银票,更为轻松便捷。    我说,好家伙,你不是和花火说,现在现金流才是王道,银票都过了一遍钱庄,已经是理财产品了,搞不好哪天就成了废纸一张了吗?    姬蜕讪讪道,那个,那个你就当我商道领悟还不甚精通,说话如放屁。    我说呸,什么如放屁,明明就是放屁。    姬蜕揣着手,呵呵笑了起来。    ==============    姬蜕的事情,其实很不好解决。关于市面上银钱流通的规矩,朝廷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一般官府与社会面结算,用的都是十足的库银,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雪花银,分成大小锭的元宝,小的二十五两一锭,寻常饺子大小;大的五十两银锭,拳头大小,不论大小,银锭的底部都会铸上标记,防止私铸银混入市场,搅乱经济秩序。此外还有一百两一块的银砖,也就是所谓的平库银,这种银砖不在市面上流通,仅仅是作为各地官府的储备资金,用于上缴税收,或者与各业皇商如盐、铁、战马等进行大宗交易结算使用。另外,为了便于民间流通,也会额外发行一部分面额偏小的银锭,如五两、一两的小锭。    寻常老百姓,除非阔气到交易额超过了二十五两,否则很少会使用雪花银结算,主要的流通货币还是铜钱,一文两文的无所谓,数量多起来那就很吓人了,毕竟铜也有那么重。我认识一个横练硬气功的朋友,小时候羸弱不堪,练到后来双臂却有万钧力气。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职业,他是卖早点的,每天的流水没多少钱,却有足足上百斤重。    至于铜钱,虽然也有私铸,但一来并不讨好,私铸铜钱所用的铜本身就比铜钱的面额要值钱的多,二来私铸铜钱与“拥甲十具”一样,是疑似谋反的重罪,犯罪成本太高而收益率太低,犯罪分子也是有理智的正常人,干不了这么愚蠢的事情,于是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另一桩相对来说收益里更高的项目上,那就是私铸银。    银矿这种业务,虽然绝大多数都是朝廷专营,但实际上朝廷所控制的银矿只有不多的几家,在西南边陲,十万大山之中,藏着不计其数的小银矿,那里天高皇帝远,有个十几号人就能开矿炼银。当然,私人炼银和朝廷炼银,出来的成品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私人炼的银,成色相对要差很多,银中的杂质很多,刚炼出来时色差还不是很明显,但稍微经历时间的洗礼,很快就会变成很明显的黑、灰、黄色。但不管怎么说,这里面毕竟都是银子,即便是成色最差的黑银,也至少是五分银。边民们用这些银子和中原的商贾做生意,取代相对来说更不好弄到的铜钱,商贾们挣回这些银子,道德高尚一些的,可能会去国营的钱庄按成色兑换成雪花银,不讲究一些的就直接流通了,再在一次又一次的兑找中,被切成若干不同大小的散碎银块。    这些劣质银在民间流通虽然不合法,但官府往往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百姓们本身也有一套熟稔的兑找机制,可是这种银子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作为税款上缴,也无法作为和皇商交易时的银钱使用,更不能兑换成朝廷承认的银票。对于很多商号,比如我二师弟姬蜕这样的跨区域大商号而言,如果这种劣质银占据一家商号现银储备的大部分,那么它在经营活动中就将处在非常被动的局面。    而事实上,二师弟的经营业务中,盐铁米粮占据了大部分,这些业务,上游是皇商,下游则是各地分销商号,之前还算流转顺畅,可是当武林盟这些商号开始向他采购并用劣质银支付之后,二师弟商号的银钱储备就处在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了。    这一千两粗银,是他在投石问路。    我听他讲述完自己遇到的困难,思忖良久。一来这件事并不发生在我的辖区,我也无力约束,二来我还不清楚七侠镇范围内,武林盟这比扶持资金在运作过程中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需要经过细致的调查才好做决定。    我让无法无天简单收拾出了柴房,供姬蜕和姬丁休息,明天开始平地建房。这两个人的居住条件也需要提上日程了。    当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一筐劣质银子不翼而飞了。    我从梦中惊醒,看了眼床头摆着的银筐。银子还好端端地装在里面呢。    ——《银子——江湖中的宏观经济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