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56. 南唐悲歌  (第2/2页)
缭绕,飘忽无定,时隐时现。又如幽间之寒流,松根之细流。    突然之间,又如极腾澎湃之观,蛟龙怒吼之象,宛若船过山峡之险,令人目眩神移、惊心动魄。激流险滩之后,其韵再如山势平缓,悠悠扬扬,余波激石似行云流水。    周娥皇弹完收音,吏部尚书徐铉击掌高呼:“国主,此真乃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也,这是您的洪福啊。韩熙载如若尚在,今天也定会诗兴大发。”    “国后所弹实乃一绝啊,孤家百听不厌。韩熙载是我南唐一支文采笔,可惜他两年前离我们而去。我还记得他在家中常常宴请宾朋的热闹场景,被大画家顾闳中绘制了《韩熙载夜宴图》,看来我南唐还是人杰地灵、能人众多啊。”李煜说。    “陛下,就请我南唐大画家顾闳中也画一画今日宫廷舞会的场景吧,也好留个纪念。”    “不要叫我陛下,我现在只是江南国主,不能再称陛下。但你的主意很好,留下一幅画倒是可以,就画一幅《南唐宫廷乐舞图》,如何?”    “妙哉,妙哉,这个名字起的好,我即刻就传达国主的懿旨,请顾闳中赶快磨墨献图。”徐铉献媚地说。    ……    李煜受此感染,余兴未尽,当即也挥毫泼墨,手作一首《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意思是说:她肩细如削,几乎纤丽到了难以承受数条丝带的地步。她身上独特的香味留在琵琶的凤尾里,琵琶架弦的格子里还残留着她的余温。)    ……    李煜正在兴头上,又欣然说:“爱妃今日可为大家再舞一曲?”    周娥皇微微起身答谢,随后走入舞池,宫廷乐工奏起《凌波舞曲》。    只见周后舒展袖带,轻疾高飞,洒脱自然,似空中浮云,又似晴蜒点水,恍如龙宫仙女在波涛上飘来舞去,真可谓“凌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    李煜的诗兴大发,此情此景再作诗一首: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别殿遥闻箫鼓奏。    太监走上前问道:“国主,您这是描绘的宫廷舞会场景吧,给新作取个名,我好给您汇集成册。”    “那就叫《红日已高三丈透》,词牌名就用《浣溪沙》。”李煜略加思索回答。    “国主,您的好诗好词应该有上百首了,是我江南第一大诗人!”太监道。    “不可信口雌黄,江南的文人雅士众多,既有韩熙载,又有徐铉、徐锴、徐熙这“三徐”,他们皆以博才多学而闻名于江南。”李煜谦虚地说。    ……    后主李煜曾为周娥皇创作多首诗词,记述香闺之事、儿女柔情,周娥皇也弹奏李煜新作的词调,二人可谓才子佳人、志同道合。    周娥皇的妩媚情态也写入了李煜的词《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    有一次,周娥皇曾与后主李煜雪夜畅饮,娥皇举杯请后主起舞。李煜说:“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为我即兴新谱一曲。”    周娥皇命宫女取来纸笔,随口吟唱,挥笔写成《邀醉舞破》,并当场演奏。悦耳动听的曲子引得李煜离座起舞,众人无不惊叹。    ……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宫廷著名的舞蹈,相传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得意作品,由他宠爱的贵妃杨玉环作舞表演,但唐朝末年却因战乱失传。后主李煜曾搜寻到残谱,命宫廷乐师修缮,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周娥皇看到李煜如此痴迷音律,主动考订旧谱谬误,通过增删调整,重新整理为新曲,并以琵琶弹奏,新曲清越可听。    李煜对周娥皇修订的《霓裳羽衣曲》很喜欢,经常与她一起欣赏,大唐的宫廷音乐经过200多年后重新在金陵的宫殿里悠远流长,实乃古典音乐界的盛事。    大臣徐铉把《霓裳羽衣曲》新谱拿给南唐乐师曹生,问道:“旧曲节奏柔缓,此曲旋律急促,是何道理?”    曹生说:“旧谱确实较为缓慢,宫中有人修订过,新曲节奏急促恐怕不是吉兆啊。”    后主对音律的痴迷成性,必然会影响到政务,南唐的生存环境在宋朝的影响之下日益艰难。监察御史张宪因此上书劝谏,李煜也知道这样不好,他对张宪的直言赏赐三十匹帛,但李煜并未停止对音律的痴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