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2/2页)
的水面上因为来来往往挤满了船只而显得有些拥挤    此次与淳王起事称帝有干系的人家不可谓不多,有不少普通将士跟随淳王北伐而升官定居京都而举家前往京都的,不像静玉这样的大户人家,他们多是一些普通的平头老百姓,几家人挤在一条狭窄的船上,男女老少都有    当然也有一些富贵人家,像静玉家这样租着二层船只的    平时不甚热闹的水面像炸开了锅,吵吵嚷嚷的,但无一不是在抱怨着的    岸上的官兵举着火把,还有数艘百人载的军船,将士穿戴整齐,铠甲披身,利刃出鞘,一个个地靠近每一艘船只排查    静玉的船靠着左侧的军船大约还有两艘船的距离,听说有朝廷要犯混入其中,再加上这阵仗,静玉和萧氏都吓傻了,慌忙地关了门窗,惴惴地等待着    静玉左侧船只大约只是个普通的客船罢了,吵吵嚷嚷间只听得一个中年男子高声呼求    静玉隔得近,对话听得一清二楚,大约是说家里的老娘发了急症,恳求官爷行个方便,恩准他速速上岸找个大夫去瞧瞧    这码头围得如铁桶一般,可见是要捉拿多要紧的犯人,自然不会放任何一个人出去    想来是那官兵没应,男子哀求的声音一直充斥静玉耳边    行至此地,萧氏等虽说是和善性子,眼见如此,虽然怜悯,但她也实在是无可奈何,遂并不作声    不多时,那官爷便恼了起来,好像是男子抱住了官爷的大腿,苦苦哀求    只听得一声大喝“那爷爷我就先送你上路”,和一阵惊呼,那中年男子哀求的声音便戛然而止了,除了官兵粗辱的喝叫和一些妇孺低低的啜泣,船外格外地安静    那时候静玉虽然年纪尚小,但却也明白了,男子怕是已经一命呜呼    接下来的搜查便简单多了,无人再敢提什么意见,不多时便查到了静玉所在的船只    船只上女眷颇多,原本是决计不能让官兵登船的,但已经有了一个血淋淋例子在前,这群官兵压根不是好相与的,为了少一事,萧氏也并没有自报家门    官兵们登船着重在一层船舱挨个用画像比对了船上的伙计,又在杂物间,仓房,还有萧氏静玉和丫鬟们就寝的房间细细查看过一次,这才下了船,万幸并没有闹出什么事端    带头的那个浓胡子大个官兵的剑头上还滴着血,弄脏的主舱的地板    秋嬷嬷好一阵擦拭才弄干净    但从那以后,萧氏病了    其实也没有太明显,她只是神思有些倦怠,每日里卧床的时间增多了,脸上也浮现一种不健康的苍白    也许是被那日的官兵莽撞杀人吓到了,萧氏身体一向不好这才引发的体虚。    静玉虽然顽皮娇气,但她却真心担心母亲的    于是李守宗在边处理军事边盼着,却迎来了生病虚弱的妻子和哭哭啼啼的女儿。    悲剧仿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李守宗不知延请了多少名医给妻子看病调养身子,但是妻子的身体总是不见起色    萧氏整日里总是恹恹的,第一年一开始还能出门到花园里转转,后来到了第二年夏天,她连床榻也不能下了    本来正值盛年的女人像一朵娇花似的慢慢枯萎,油尽灯枯,连喘气都好像费力了    李守宗的头发仿佛就在那短短几个月白尽了    没有一个男人展露才干意气风发的雄姿,而是仿佛一下子老了    次年秋日,在缠绵病榻近一年后,萧氏终于只能撇下恩爱的丈夫,疼爱的女儿,不舍地离去了。    从船只行驶于浩浩的琪水中,静玉从前世重生而来的后抱着萧氏嚎啕大哭起    静玉便想着要如何改变前世的命运    虽然前世萧氏的病来的十分怪异,但却实是从谭溪码头起,也许母亲是被惊所致疾    为了改变前世的命运,静玉慌称自己上次发热之后身体仍有不适,劝母亲在扬州留住几日,延医养病    萧氏对女儿的疼爱自不必说,想起女儿上次的发热她仍然心有余悸,女儿自小身体便健康,像上次高热呓语还是头一回,虽然盼望与夫君团聚,但还是女儿的身体重要。    因此,船只便在扬州的港湾停靠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